如果高中不努力,本科没进名校,基本这辈子能达到的高度,就有限了。
遗憾,统计大概率。
这是第一次,人对“自身期望值基准”的设定。
相当于基准参照系的选择。对“普通”、“优秀”、“天才”、“勤奋”的定义,完全取决于环境周围其他人的认知。
你生活在怎样的10000人当中,决定了你之后面对100000人的思维方式。
坐标参照系的力量,是可怕的,是个体几乎无法对抗的。
在一个环境里,所有人都认为75分就很满足了,你拿个80分,很开心;
在另一环境里,90分是平均线,你拿95分,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从进这个门开始,持续这样的惯性,x10年x365天x24小时……的潜意识。
——在board上面看到的一句话,来自board创始人 Horace。
尽管我们总是坚持认为,是自身在把握着自身的命运,但我们却无处不受到自身所处群体的影响。
2007年,美国哲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社会学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关于社会网络和肥胖,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的关注:
肥胖是可以传染的!
如果你的朋友是个胖子,那么你长胖的风险将增加三倍。
就算你不认识你朋友的老公的同事,但如果你朋友的老公的同事是个胖子,那么你变胖的机率同样增大。
当然,并不存在什么肥胖病毒、肥胖细菌。
而说是,当我们环顾四周,发现身边很多人长胖了,这将会改变我们对可接受身材的评价标准。当很多人都发胖时,我们会重新设定关于多少才是“超重”的标准。
同龄人的饮食习惯、健身行为,会对我们能否控制体重有很大的影响。
就好像如果让你跟某个胃口很好的陌生人同桌吃饭,你也会吃得更多。这种影响是下意识的,因为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模仿别人。
(所以各位志在减肥的亲们知道该跟什么样的人约饭了吧?)
社会评论家埃里克.霍弗曾说:
“如果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通常会相互模仿。”
其实不光肥胖具有传染性,
同样有研究表明,如果你的朋友快乐,那么你快乐的概率约增加9%;如果你的朋友不快乐,那你快乐的概率将减少7%。
与快乐一样,孤独也会传染。
如果一个和你关系密切的朋友感到孤独,那么你也孤独的概率增加52%。
如果你朋友的朋友感到孤独,那么你也孤独的概率增加25%。
如果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感到孤独,那么你也孤独的概率增加15%。
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曾有一个经典论断:
你就是你平常花最多时间相处的5个人的平均值。
我们的命运,取决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交往,选择跟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
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设定自身的参照系。
所以小群效应的作者徐志斌说,看到朋友圈三观不合的朋友,不如直接删掉、拉黑,这样才能彻底避免被影响。
意志坚强者能够操控命运,出污泥而能不染,这些鲜有的人,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自由意志。
而更多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却总是被社会所同化,被群体所裹胁,终于我们融入群体,泯然众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