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美美上幼儿园将近一个月了。从开始入园的哭闹,到后来每天早晨离开家时的行动积极、傍晚时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这期间她的进步是惊人的。当然,进步的背后也经历了痛苦的过程。
第一周,美美对家长依依不舍,家长离开时她会放声大哭,看到其他小朋友哭,她会哭得更厉害。但家长告诉她哭是无法改变现实的,所以当家长离开后,她很快就能恢复常态。
第二周,她会小声哭着和家长再见,洗完手就恢复正常了。但到放学时间,如果其他小朋友都被接走了,她会多次询问: “妈妈呢?”后两天,家长有意最后接她,以便和老师沟通交流,这使美美在等待时对门口的电铃发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家长顺势说,晚点儿接就可以让美美听到静园的铃声了。从此以后,即使最后一个被接走,她也很开心。
第三周,前三天,美美很高兴地去幼儿园;后两天,由于接种防疫针,美美的身体有点不良反应,所以在家休息。家长按照老师的要求,加强训练她自己动手吃饭的能力,效果很好。
第四周,因为第三周有五天没有去幼儿园,她哭着说“不愿意去”,但这周的第二天,老师表扬她“自己吃饭,很好”,她非常高兴。,在和小朋友做游戏时,她所在的小组获得了第一名,更使她充满了自豪。
案例分析
美美的情况,在孩子初人幼儿园时十分常见。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像美美这样的3岁幼儿,当他们刚刚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走人集体、走陌生人环境,开始新生活时,心理上难免会有起伏,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在这时产生。因此,美美的情绪反复,也属正常。
幼儿人园的不适应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持续时间一般为1~3个月不等。有的孩子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但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人园时就表现为大哭大闹;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神经质的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尿频等,而一回家,症状马上就消失。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这些表现,如不及时加以矫正,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儿对幼儿园的适应困难呢?
1.从独享爱到和同伴分享爱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父母对于他的爱和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孩子对于成人的爱,有一种霸道的独占性。而在幼儿园里,教师面对的是全部孩子,她的爱和关注要倾注到每个孩子身上。和同伴一起分享教师的爱,使很多孩子时刻担心自己受冷落。所以,不难理解,有的孩子看到老师去哄别人时,就哭得更伤心了。
2.从独享玩具到和同伴分享玩具
幼儿园和家庭最大的不同,在于每样物品、每种玩具都是大家的。孩子自己喜欢的玩具,要和大家一起玩;喜欢看的书,要和大家一起看。孩子对玩具的占有欲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抵触情绪。
3.从随意性生活到有规律生活
在家庭中,孩子常常是随性而为,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而在幼儿园,他们必须被纳入有规律的生活轨道,必须服从老师的安排。例如不愿睡午觉也得在床上躺着,到时间才能起床;要学会等待等,这让孩子觉得很不自由。
指导建议
1.了解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包括气质、性格、语言、情感等方面。人的气质主要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相对应地表现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忧虑型。首先,要分清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一般来说,胆汁质、多血质的孩子,适应能力较强;抑郁质的孩子适应能力较差,这类幼儿常表现为比较固执,不喜欢和人玩,敌对情绪大。在性格方面,有胆大外向型、胆小内向型或折中型等。家长应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及早和老师进行交流,以便对症处理。
2.心理上的准备
在孩子人园前,家长应经常和孩子谈论幼儿园的事情,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到幼儿园里玩,看小朋友活动等,培养孩子喜欢幼儿园、向往幼儿园生活的心理。也可以在孩子两岁半左右时入托一段时间,帮助他做适应性准备。孩子入园后,家长要鼓励孩子坚持天天入园,不要因为心疼迁就而前功尽弃。
3.能力上的准备
在家中,家长应提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会自己用勺吃饭,不要大人陪护,能自己睡觉,会穿、脱裤子,会使用便纸等。同时,要培养孩子简单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会和小伙伴一起玩,不独霸玩具,会向老师请求帮助,会提“我要喝水”等要求。另外.不要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咬嘴唇、吮手指、尿床等,如果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应及早帮助纠正,以免孩子进入新环境后,因心理紧张而加重这些习惯。
4.物质上的准备
在孩子人园前,家长应和孩子一起准备衣物,如轻便易脱的鞋、简单较少装饰的衣裤(不要穿背带裤)、干净的手帕等,以及学习用品如蜡笔、水彩笔、橡皮泥等。这些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减轻孩子的焦虑心理。对于适应性较差的孩子,可征得老师的同意带上一样自己最喜欢的物品人园,如一件玩具或午睡时自己的小毛巾被等,使孩子产生亲近心理,尽快适应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