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是我儿子,参见这篇。
他来我们家已经快3个月了,这是忙乱的3个月,也是收获满满的3个月,今天聊聊他教我的产品哲学。
Stay Hungary,Stay Foolish
这句名人名言,在他身上,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动不动就饿了要喝奶,或者吃自己的手,对任何事物对一副蒙圈的样子,比如会很好奇的看着自己的手——这是什么,是我能控制的么,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么……
对做产品来说,这就是一种新手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专家的身份,真正的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想问题,真正的理解一个没有领域知识的人,会怎么认知你的产品。
对包子而言,他是自然而言的新手心态,难能可贵,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可以观察的绝佳对象——他们会怎么理解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场景。而对做产品的你来说,能做到懂装不懂,更不容易。
产品细节很重要
如本篇题图,五种奶瓶,你认识几种?文末公布答案,如果你全认识,那你一定是个牛逼的宝妈(划掉)卖母婴用品的……
我们误打误撞试了N多种奶瓶,基本上把市面上主流的品牌都用过了。本来我觉得不就一个奶瓶么,好比喝水的杯子,能装水就行了,有啥区别,结果发现有好多细节啊。
比如奶嘴,开口的大小、形状、360度均一还是有偏向,如何控流速……
比如奶瓶盖,如何方便单手开关,如何倒放在平面上不会乱滚……
比如瓶身,玻璃、树脂、硅胶、玻璃镀硅胶……也是各有利弊。
估计里面的专利不少,那么最终,你猜我们选了哪个?
……
所以说做产品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大,选什么产品哪容你说了算,包子愿意用哪个就用哪个呗。
凡事有得必有失
任何一种选择,如果你发现和另外一种常见选择相比,只有利没有弊的话,通常是你自己认知缺失导致的,毕竟多种选择长期并存,一定有它的道理。
比如对于母乳,亲喂和瓶喂,各有利弊(毕竟咱不是母婴号,细节就不展开说了)。
又如对于母乳和奶粉,也是各有利弊,这里面有更健康和吃饱的选择,也有多个利益主体的权衡。很多人说数据表明母乳的宝宝更健康,老婆提醒我,这可能是幸存者偏差——不是奶粉的错,而是健康的妈妈更容易有健康的宝宝,也更容易实现母乳喂养,而本身不太健康的妈妈,很可能难以做到全母乳喂养,于是只好选择奶粉。
下次,如果有一件事,你还是觉得只有得没有失,那不妨把你的视野放大一点再看看。
薛定谔的包子
每一次,我以为他在我怀里已经睡着了,是真是假,只有放到床上才知道。不管我多少次,总结出多少种判断他真睡假睡的规则,都没用,只有放到床上才知道……
对于一个在不断变化的个体、群体、市场,可能有些事情真的如“薛定谔的猫”那样,对于某些产品功能,用户到底是否买账,只有推到市场上才能知道,做多少数据分析、逻辑推演、请教多少“过来人”,都没用。
Just Do It,醒了、哭了,再抱起来就好。
“迭代”节奏的控制
据说育儿有个著名的“吃|玩|睡”循环,顺序对了,大吉大利,顺序颠倒,全家鸡都没得吃。
但,谈何容易,宝宝有两个无进度条提示的“电量”需要控制,一是还有多久饿,二是还有多久困,他饿了以后要吃多少,他困了以后会睡多久……全凭经验,于是怎么办?迭代啊,不断试错,让他“睡”的电量快没的时候,还有一点“饿”的电量,可以睡一觉,而“饿”的电量耗完的时候,正好睡醒精神抖擞,吃完还有精力玩一会儿。
这其实挺像研发管理,多个迭代并行时的“管道管理”,保证每一种资源在每个时刻都有事情在做,可以衔接上。开发在做这个版本,产品已经在设计下一个版本,等等。
暂时就这么多想法,搁笔。
最后公布答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
贝亲、美德乐、新安怡、hegen、comotomo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