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写文章了,不知不觉中丢掉了多年的期许,所以说时间真的是神奇,能抚平棱角,也可堆叠起褶皱,能让人在某个时刻突发奇想的馋吃一样“佳肴”,也可令你狠心离弃暗心期许甚久的美味。蹉跎之中不知觉有些东西随他而走,随他而变。
恍惚中觉得不开心。
顺切间让我想到我的大学生活,虽然大学生涯已过去好几年了,但到现在为止还是始终未能忘怀当初念念想的一个小愿望:等到有钱,买一个全家桶(此处不打广告),从中午吃到下午,然后坐在店里透过玻璃看落日斜阳。当然至今这个愿望还是置放在心底的一方角落,可能表面都蹭满了灰尘。有人说你是不是还没有变得有钱,是,也不是,的确还没有跨入富人阶层,但对于一个全家桶,现在的我还是有底气买下的,而且不会存有心疼钱的小心思。之所以这个愿望还没实现,是我现在主观不愿,而不是客观不能。看着别人在店里美美的啃着鸡腿,吮吸着鸡翅,薯条蘸着番茄酱满足的塞进嘴里,再来一口冰凉的可乐,当初的所有这些,让我嘴馋,让我艳羡。轮换今时,没有了,都没有了,看到这些我再没有了吞咽口水的举动。
想来,有些味道你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去闻尝了,只能在不多的记忆里单调的咂嘴,说着一些“还是那时候的东西好吃”乏味的话,没有营养,顶多吐槽加追忆。就像我现在对全家桶感觉无二一般,完全没有齐备购买能力上的欣喜,有的只是回忆和不甘。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重拾许久未动的笔,记录下一些文字;一个是为了提醒我自己,有些味道在自己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时一定要尽力的用舌头去尝一尝,不会费力,也就是加双筷子或是添一把勺子的事。我不哲学,并不能完全从我大学期间的一个经历发自由散:狂想到有些事要趁早做,就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也没有能想到对于眼前人要知道珍惜,免得只能在追忆中后悔;更没有其他念想种种。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对于自己遇到并尝过的美食,如果想吃宁可错吃也不能放过,坚坚实实的发扬曹操同志的“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的”的作风,时刻秉持着吃到了,也就幸福了,也就美了。
这篇文章我用了将近三天写完,中间断断续续,高中时发现写文章可以信手拈来,现在却发现是个老大的难题,于我。通过这篇文章我小小的反思了一下,抽剥出三个文章于我难写的原因:一是之前几乎天天写,除了写就是看,持续浸泡,环境好;二是现在的电子设备太多,导致大块时间碎片化;三是工作了,时间紧,通俗讲就是人变懒了。
诚恳点坦露,这篇短小的片块实在不能叫文章,只是最近在看《刻意练习》这本书有所启发,所以也希望自己可以跳出舒适区。我给自己的定的要求是每天写个几百字,天天写,不间断。每天倒逼一下自己,输出帮助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