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学习这件大事,每位家长都是一样的关心,而识字又作为为学习的入门必经之路,是重点,一直以来大家都纠结于孩子到底多大适合学认字,多大开始写字,怎么么学这几点。可是,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汉字?是为了小学更轻松,成绩更好,赢在起跑线上吗?还是想早点打发掉让他自己看书,自己不用再给他读故事偷点儿懒?
正在读幼儿园中班的妞儿已经会背几首古诗了。昨天一起出去玩儿,妞儿看见路边的绿化工人正在栽树,问我:“妈妈,她们在干嘛呀?”我说:“她们在种树呀!”妞儿说:“她们好辛苦呀,就像那个『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为娘的顿觉欣慰啊!看来妞儿真的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呢!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优秀,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样,观念和认知不同导致的教育结果也不同。今天想就关于学前儿童的识字问题和大家做一个探讨,因为我自己也是在学习中,也没有什么硕果和成功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只是把自己观察和学习的一些理论拿出来,抛砖引玉,旨在激发大家的自主思考,而不是被一些网络爆文牵着鼻子走!
就一门语言的学习顺序来说应该是听,说,读,写。其中“听”与说是不需要识字的。我的婆婆一个字也不认识,这并不妨碍她与别人交流,她也喜欢看电视,听歌。但是,出门打工却连男女厕所都不能分辨。在我怀孕待产期间,也曾试图教婆婆认识几个字。然而,婆婆丝毫没有意愿,那种自我放弃的感觉才是最可悲的!
所以,我们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文字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将会伴随我们一生。所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只是为了在小学入学的时候先人一步好吗?
孩子在入小学之前需要认识字吗?具体需要认识多少字呢?为此我找了一本书叫《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语言》。这是一个系列的书,我目前只读了语言篇。而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读了《当代教育心理学》普通高校教育本科教材。我不是师范专业的未来也没有打算要从事教师这个行业。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想我应该要读这些更专业的书,而不是去被动的被别人灌输一些不系统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一本好的书会引导你去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你应该怎样做!上面红色封面的那本书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读一读,这里就书里提出的几个问题和重点,摘录下来,供大家参考套讨论,对照自己的育儿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前识字,什么是前识字?它与识字的区别。
我弟弟小时候的一件关于识字的趣事到现在大家还会拿出来讲,那时候北大富硒康的广告满大街,还没上学的弟弟指着路边的广告牌一个个指着念。旁边的路人都称赞,小小年纪就认识字了。他真的认识那些字吗?还是应为在电视广告上听过,然后联系图片,自然背出来的?经常陪孩子指读的父母就会有这样的经验,一个故事读很多遍以后他自己就会读了,但是你把里面的字单独拎出来他未必认识。
2,前识字的核心意义,不应该认为笔画少的字就一定是幼儿可以认识的字,也不应该认为独体字就一定比合体字更适合儿童认读,更不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规定识字量,而更应该关注儿童是否形成了识字所应具备的核心经验!
3,儿童文字的获得应该是在儿童生活阅读经验丰富的基础上,在口语发展的基础上获得的!
自己带孩子的好处就是一整天的陪伴,可以把教学安排到生活中,一起做电梯可以看着变化的楼层数数数,一起逛超市认识物品和上面的标签,包装上的文字!
这本书将前识字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会有意识的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符号,知道这些符号都是有意义的。
稳定阶段,知道图画书里的文字和生活中符号的具体意义!
拓展阶段,当幼儿开始意识到符号和文字背后特定的意义时会表现出对符号和文字的更大热情!
四岁半的女儿已经会主动要购物小票,并且询问我上面的内容!前几天和女儿在一个快餐店吃饭,另外一对夫妻也带着个小女孩,大概五岁的样子,等餐的时候,小女孩找她妈妈要小票,她妈妈一句你又不认识,要干嘛!等下弄丢了没法取餐了!一句话就把孩子的热情给浇灭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就这样浪费了!孩子以后估计也没有兴趣在继续询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