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焦虑,我原来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时段性的东西,在这个时段经历了,克服了,找到原因了。于是,之后就会一直好好的享受进步带给自己的满足感。
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知识焦虑---这种现象是周期性的,没有一次性治愈和解决的办法,不是说,我遇到过就不会在遇到了,而是会在不同时段,不同状态里会遇到,它出现时,你触不及防,被它干扰和影响。
怎么办呢,周期性的出现,那就只能周期性的解决呗。在每一次遇到问题时,只要能想明白,找出原因,那就去思考,无论用什么方式,无论花多长时间,都值得。
不去想明白,这种状态可能就会困扰你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降低你的效率,影响你的心情。花了两天时间,想明白了,换来的是接下来的好心情和工作时的高效率。
最近,在准备一个资格证考试,每天为了练习这方面的能力,几乎把不上课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和练习了,我认为自己会在考完之后,就能好好的静下来写文章,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是,并不是这样,考完之后,心里突然一阵焦虑和危机感,这么长时间支撑着我的一项“工作”突然放下了,我该如何给自己安排好下一个阶段支撑着自己的“工作”呢。
我焦虑的不是考试结果,不是因为接下来生活里突然会没有事做而恐慌,而是,之前给自己安排的事太多了,又怕做不好给自己安排的所有的事情。把自己逼的太紧,就像是拉自己手腕上的皮筋儿,拉的越紧,最后弹回来时就会越疼。
这么说,在生活里能够保持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状态也是一种能力啊。
考试之前,还跟自己说考完试要好好的睡一觉,好好放松一下。可是,完全放松不下来啊,躺下睡觉都在一直想着,自己订阅的专栏什么时候读,自己的专栏笔记什么时候写,买的书什么时候看,英文作业什么时候做.......
我不敢停歇,我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为了“普通人”--被困在当下的普通人,只会吃饭说话走路的普通人。
我很害怕自己的状态是停止不前的,这种感觉甚于害怕落后,就像是大家都在爬一个通向未来的梯子,爬到中间的人最焦虑,它害怕被后来的人超过、害怕一不小心掉下去、害怕未知的前方还有什么妖魔鬼怪.....而站在地面上的人就不会,他没有来自身边"比较"的压力,对他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而已。
把自己逼的太紧,以至于会产生这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焦虑。我很累,我需要休息,可是A什么时候做,B什么时候完成呢......把自己逼的太紧,节奏太快。
首先,自己之所以焦虑,是因为自己太急于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了,自己刚刚结束上一个备战考试的状态,就急于去马上投入到之前想象中的给自己准备的另一种状态,而一旦这种急剧转变之后的状态不如你想象时,这种反差的状态会困扰着你影响你。
就像是开车的时候急刹车,急转弯的作用下,那种惯性的力量造成的突然前倾和身体的不适感。同样的道理,生活中,别把自己逼的太紧了,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让自己先适应一下。
最近发现,并不是沉浸于自己的“做事”、“进步”的状态里就会带给自己快乐和幸福感的提升。确实,一小部分的快乐确实来自于自己的小成就感。但是这种小成就感是基于一个基础之上的,那就是---被认可和被需要。
自己为什么要考资格证?那就是因为,如果自己考过了,自己的某种能力就被认可了,自己某段时间的努力也被认可了,这种“被认可”带给自己的满足和成就感要比单纯的因为“通过考证自己学会了某项技能”来的猛烈的多。
“被需要”也是,有没有发现恋爱中感到很快乐的那些情侣,都是因为遇到(他)她,就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发现对方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的比之前更快乐,自己有“被需要”的感觉。就是我们说的“存在感”。
“存在感”强的人幸福感就要比别人强。笑来老师最近的一篇专栏文章里提到:那些幸福水平比别人高的人都是跟这个世界有强联系的人。跟这个世界有强联系,就是跟自己周围人的联系,自己在周围的环境里有多么被需要和被认可。
生活,用一种最美的姿态去拥抱它。什么是最美的姿态?——应该是享受吧。什么时候,能感觉到自己是在“享受”生活的,那就表明自己已经把状态切换至最佳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