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把周末爬山的帖子发给闺蜜。
雪:我爬不动。
我:我也爬不动。
影:我爬不动......
直觉告诉我,她们说爬不动是不去,但还是追问了句:那你们是去呢还是不去呢?
俩闺蜜:爬不动,不去!
......
果真!
李笑来当初惊人地发现:“人们可能会出于一模一样的理由却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一下子就窜到我脑中。
这种“一模一样的理由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决定”反映出的是心理学上定义的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僵固式思维模式和成长式思维模式。
看起来都是能力不够,作出不同的决定却是因为思想认知偏差,孰不知恰恰是因为思维模式的僵固,才导致了能力成就的固化。
02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徳韦克几十年的研究,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映证。
卡罗尔教授发现,我们对于自己的一些基本信念,塑造了我们的心理世界,进而决定我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使我们成为当下的自己。
我们的人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是否多姿多彩,我们能否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并不是能力和天赋起决定作用,而是我们选择了哪一种思维模式,是选择了僵固式思维模式,还是选择了成长式思维模式?
僵固式思维模式,使我们止步于当前的自己,而只有成长式思维模式,才能让我们一步一步超越过去的自己,或许某一天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我们已经有了不可思议的改变,我们已经成为自己曾经期待的那种人。
是的,我们仍然是可以选择的,之前的我们,可能是僵固式思维模式,如果我们相信并愿意改变,今后的我们也可以是成长式思维模式。
03
单纯看僵固和成长这两个词,我们似乎一下子就能明白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甚至初看起来,应该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僵固式思维模式,比如:
你觉得智力和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吗?
你认为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吗?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尤其是一二十岁的年轻人对此会毫不犹豫地回答:YES!
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就接受胎教,随着一、二十年的书读下来,明摆着智力和能力大大提升。而所谓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难移也不是不能移,所以选NO的可能性不太大。
然后呢?父母的耳濡目染,老师的谆谆教诲,自己的经历体悟,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的生活千差万别,我们的认知也是千差万别。
来,看看遭遇如下场景,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场景 | 僵固式 | 成长式 |
---|---|---|
对待 挑战 |
尽量避免,放弃 | 主动出击,接 受 |
对待 努力 |
认为只有蠢笨之 人才努力,太用 功显得自己不聪 明 |
相信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唯 有努力,才能 成就自己 |
对待他 人成功 |
或自惭形秽, 或酸葡萄心理 |
由衷高兴,受 激励,借鉴经 验 |
面对 挫折 |
消沉,沮丧, 放弃 |
总结反思, 坚持不懈 |
面对 批评 |
强词夺理, 搪塞掩饰 |
虚心接受,反 思改进 |
面对 失败 |
掩饰推诿,强调 客观、他人的原 因 |
正视,客观分 析原因,勇于 承担责任 |
我们是不是还那么自信地认为自己是成长式思维模式呢?
04
我们多数的人主观上认为自己是成长型的,然而实际的思想行为表现,却是僵固式的。
就拿去年我报写作班来说,有些朋友听说后直言不讳:又不是二三十岁,都这么大了还去学什么写作?!其言下之意就是:你都这么大了学写作,还能写出个花来?
起初的我自然没有想写出花来的野心,写作就非要写出个花来才行?增强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不行么?!训练一下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不行么?!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不好么?!
但是这几个月写下来,明显地感觉到越写越觉得有得写,越写越觉察到写作对深入思考提高认知的帮助,越写越想认认真真地写下去,没准还真能写出花来呢!
有类似这种思想的人,就是有僵固式思维的人。如果他们看到台湾赵慕鹤老先生的事会不会惊掉下巴呢?
05
赵慕鹤生于1911年,66岁从高雄师范学院退休。退休前的他,普普通通,默默无闻,退休后他开始了一段又一段的开挂人生。
或许是退休生活太沉闷寂寞,75岁时,赵慕鹤决定去欧洲旅游。
除了认识一些字母,会说“YES”和“NO”,赵慕鹤先生几乎不懂英语,但因为没有多少钱而又追求好玩,他只能象年轻人一样背起背包“穷游”。
为省钱搭乘夜班火车,把空荡荡的座椅当成床;在电话亭里也能蜷着身子睡一宿;不懂英语就找中餐厅,让服务员帮他在纸条上写下要去的地方;靠着“跟着背包的人群走,就能去好地方”老道的经验从不担心迷路......
就是这样,75岁不懂英文又少钱的赵老先生“单枪匹马”地在欧洲玩了5个月,看了埃菲尔铁塔,游了莎士比亚故居,还在莱茵河上一展歌喉。
他说:“如果出国玩一趟要准备很久,要懂语言,要有钱,那就三辈子都出不了国。”
更为称奇的是,赵老先生87岁考上了大学,98岁拿到硕士学位。
赵慕鹤发现,学习是保持青春的一大秘诀,“脑子动,人就活”。
他是标标准准的“我要学”,披着满头白发,带着一口假牙,充满激情,废寝忘食地学。
当他的硕士学位论文顺利通过时,有的同学连论文题目还没想出来。有位同学不禁在博客里感叹:“看来身为年轻人的我还是逊掉了。”
用进废退,我们许多的人正是因为不动脑子,脑子才越来越僵化,导致他们会更进一步把这种僵化认为是年龄增加,衰老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你认为是这样,它肯定就是这样——越僵化,越衰老,越衰老,越僵化,进入恶性循环。
你不认同“脑子动,人就活”的观点,像赵慕鹤老人一样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你也就不会拥有赵慕鹤老人这样比年轻人还灵光的头脑,这样比年轻人还精彩的人生。
06
我的莎莎姐的妈妈——徐妈妈,已经82岁了,是我身边活生生的励志偶像,她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徐妈妈七十岁开始练习瑜珈,现在身体柔软性比还年轻几十岁的我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徐妈妈的影集里,还留有开始练犁式手抱着腿的照片,徐妈妈说,胳膊和手反扣在地上,这个动作最难了,练了好长一段时间。
八十岁,开始练书法、学钢笔画。看她的第一张钢笔画,脑中赫然冒出徐妈妈是有天赋的!
然而等我自己也拿起笔照着画的时候,我发现,所谓的天赋,可能还是因为成年人学画画比幼童有更多的优势,我们的观察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依葫芦画瓢的能力都要成熟很多。
就象徐妈妈说的,钢笔画难在一笔画上去是不能涂改的,所以下笔之前要仔细观察,整幅画要了然于心,做到落笔无悔。
当临摹多了,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随手画出一幅,那也根本就不算个事,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样一样的道理。
有句话,天赋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上限,努力程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下限。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深以为然。
如今徐妈妈已经画完了《唐诗300首》,一张A4纸,一首诗,一幅画,注释,解说,装订成厚厚的几大本。
充满惊奇而又敬佩地细细翻看它们,一边啧啧称赞,一边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一个小姑娘着迷地捧着本小人书……
莎莎姐经常带着徐妈妈旅游,徐妈妈还是莎莎姐的“御用摄影师”,她给莎莎姐拍的照片,无论是构图、采光还是清晰度,比我们许多人把握的都好。
07
以前,我也是因为爬不动而不去爬,因为认为自己没天赋而不去画,因为做不好而不去做。
这一年来,刻意用积极的成长式思维方式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弱势,已经成功地将它们转化成:因为爬不动,所以更需要加强锻炼——要去爬!没有天赋,我也可以照着画!正是因为做不好,才更要想怎样才能做得好!
我去爬了,而且爬上去了,体验到山顶吹风的惬意,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我行、我能的自信又回来了!
因为坚持画了一段时间,也能随手画出小海豚、大菠萝这些简笔画,自诩“给孙子启蒙够用了!”
那天,认真临摩了一幅卡通画,小伙伴们直夸萌,竟然认为我可以创作个表情包!天那!突然挖掘到天赋了?!嘿嘿!
当我们把僵固式思维方式转变为成长式思维方式,少一点羡慕嫉妒恨,多想想怎样才能做到,怎样才能做好,并把它落实到行动上,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真的在一点一点地进步,自己也行,也能!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份欢喜反过来又会促进我们的行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生活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你都没有努力去做,就说自己不行,岂不是太可惜!
文正在参与 从心,遇见幸福Ⅰ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