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政原创随笔
原标题《夜宵和家常饭》
作者陈建政 漯河作协会员
深夜下班,回住处的途中顿感饥饿。环顾街两侧,夜市已收摊,只有远处偏僻一隅仍亮着灯。遂加快脚步前往。
至近处,只见两口大锅缭绕异香。天这么晚,室内竟座无虚席。抬头看去,招牌跳跃的彩字显示《味,无味》。看后,心下纳闷不解。乃问锅中是什么。
随答:特味鸡块。
好奇心驱动我说:买十元的打包。
那师傅不慌不忙,从一口锅中捞出一勺皮色略呈枯黑的鸡块打包,又从另一锅中捞出一勺腐烂的灰白色鸡块打包。称取后,他麻利地递给我说走好。再无二句言语。
回家,取出一瓶老酒。打开鸡块观其颜色,竟有一种倒胃的感觉。饿的冲动,促使我还是夹起一块黑枯鸡块,送到嘴里。顿觉那鸡块肉坚韧,入味极深,麻辣之余,又有一股甜意溢出。
我端起酒杯,配之以饮。只觉香透五脏六腑,舌蕾俱裂,全身发热,额颊汗出。咂舌,擦汗,稍息,复夹起腐白鸡块,入口品尝,顿感寡淡中有一股润滑。一味皆无,纯取天然,然却鲜极,淡极。正好克那口中繁华的杂陈。
两者共享,实在妙不可言。黑枯鸡块,味繁而浓重,有一种百味杂阵,饱经沧桑的力道,让人体会到社会的味道,人们拼搏的味道,也可以说我走过的人生味道。腐白鸡块,淡而凊香,一股暖流回肠,温柔之乡的味道,是老婆持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是天地自然的味道。
食毕。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
味,无味。好妙的招牌。猛然想起,不过是南宋辛弃疾词的寻摘。辛词有云: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想一想,淡笑。想起生活中的琐碎,悔不该曰常中因吃饭和老婆拌嘴。总以为,自己在外,终日劳苦奔波。而回家,常觉得老婆做的饭不咸不淡,少滋没味,夫妻生活不冷不热,曰子过得好象少了点什么。
薛向辉拍摄
今夜,无意品尝的一次意外之鲜。再想辛弃疾的词中金句,我默然良久,豁然顿悟。现实的,虚幻的。真诚的,诱惑的。有形的,无形的。味,无味。材,不材。羁绊与解脱。人啊人,究竟能不能全然断绝人间的执着。太过清高,反而不真实;太过浮躁,反而多烦恼。想一想,老婆大人虽没有大开大合,热情奔放的生活情调。但恬淡,不争,自然,随缘,这可是她以一贯之的主题。
我进入社会,就喜欢沉浸于书写文字的激动。我所写的,老婆你半点不懂。你与我,交流只是日常对话。谈话举止,没有大浪涛沙的汹涌,少有热情奔放的激情。
漂泊在外,我经常品尝饭馆油腻的厚重。偶尔回家,吃的是不曾发酵的硬馍,水煮红薯拌面的红薯汤,只加油盐的萝卜菜。对此,我常有抱怨。老婆常说的是,家常饭,吃不烦,想吃才感心舒坦。
薛向辉 拍摄
现在想想,一生当中也曾参加过多少婚宴,寿宴,朋友宴。但往往在酒酣耳热之际,望着残肴酒桌,杯盏狼藉,客人散去,顿感满屋荒凉,须臾的热情在挥手的寒喧中渐渐消退。最后,谁都会要扯出几丝感叹。一生来来去去的吃喝,餐桌上那无尽的亲热,举杯相碰的誓言。一旦转身离去,有多少人记住了彼此的名字,大盘大碗大油水的盛宴,你到底品出了什么滋味?
在床上,我奋身坐起,披衣下床,踱到窗前,看着外面都市,万家未息的灯光依旧。我猜想,每扇窗的里面,也同样在发生着他们日常的琐碎故事。
静静地,我看着远处的夜景。现在,又想起我常在老婆面前说的那句抱怨的粗语:
“做的啥X饭,真让人难以下咽!”
想到这里,我心生层层悔恨。而老婆,她听到这话,从没有一次恼怒,总是小声说:
“做的不好我再重做,别发牛脾气。气伤了身体没人替你。”
那时,我只有用眼直直地瞪她。她那让人发不起脾气的话语,我那时根本不知道珍惜。现在想想,老婆做的饭,即便再难吃,也是加了爱的佐料在里面,那就幻化成了人间难以买到的美食。现在回味,那食之无味的三餐给了我一个完美的答案。世间的一果一蔬,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味道。
薛向辉 拍摄
愚人昧于世俗的价值,往往嗜浓好肥,趣香逐辣,岂知天地万物无论愚贤,酸苦,贵贱尊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上帝只让你拥有你自己该有的。简简单单,是一种大味大美,家常菜肴有最原始最真切的朴素真髓。
从此,我抛弃了味觉的贪嗔。什么菜色美味,对我没有了太大的差异。认认真真,去品尝家常饭的清淡芳香,也不在意老婆能否做出陶醉,冲击,触动我味蕾的饭食。
味,无味。餐馆黑白两鸡块,两种滋味让我如此感动。多好的名字,让我为此想到很多。以至于深夜,伴灯信笔随书写了这许多。家有丑妻是个宝。
亲爱的老婆,呼唤你一次,爱妻。你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常饭。你不受任何调味品的干扰,抛弃浓浊,呈现清淡。
啊!我老婆能无味,而能入味,味无味处求吾乐。我为何不无为,而后有为,材不材间,过此生呢?
陈建政
2017年5月于郑州
作者 陈建政
编辑 李伟锋书简
摄影 薛向辉
注 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