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过年越来越近了,但囿于琐事的我竟然还没感到一丝年味,除了朋友圈被刷屏的求五福。
没有去走街串巷购置年货,没有去给家里人添件好看的新衣裳。
好像自从姐姐工作结婚之后,回家过年的日子越来越晚,我眼中的年味也越来越淡。
记忆中的新年,
是和姐姐一起在妈妈卤肉的香味里窝在床上嗑瓜子看电视;
是一家四口去超市挑选吃的喝的购置年货;
是年前腊月里和表姐坐在火炉旁帮年迈的外婆包鸡蛋饺;
是年三十大早上赶去外婆家贴对联吃年夜饭;
是从初一到正月十五都不间断地去给长辈拜年收些小红包;
……
大概现在人们对于过年的兴奋感,是在随着敬业福的多少、红包数值的大小而跳动吧。
前几天外婆打电话来让我去帮忙包鸡蛋饺,一如以前一样。
以前都是我屁颠屁颠坐在一旁看着表姐舀一勺鸡蛋倒在铁瓢里翻来覆去做好一张蛋皮,我则是默契地舀上一勺切碎的肉末放在蛋皮上,表姐娴熟地用筷子包好一个个饺子。有时候蛋皮没做好或者肉放多了包不下,我俩就偷偷和着点肉把蛋皮吃掉。
年夜饭的时候外婆还会专门向大家介绍这盘菜是咱们姐妹几个的大作,心里喜滋滋的。
可惜的是,如今表姐们,均已在外工作,还没来得及回家,就只剩下我一个闲人待在家里可以去帮帮外婆,哪怕连个打下手的人也没有了。
前几天坐车的时候,邻座一个老太太和老爸唠嗑——
“其实现在的人每天过得都像在过年,哪里还需要专门腾出这几天时间来过个所谓的新年。过年,对于女人来讲,就是不停地做饭洗碗做家务,对于男人来讲,就是挨家挨户吃饭喝酒打牌。”
坐在窗户边的我正巧看到广场上几位老爷爷正在兜售些对联和新年贴画,大红色铺满了整片广场。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对过年时传统而又繁琐的习俗知道的并不算详尽,但对于常年在外工作的人来说,恐怕也只有过年的时候能有机会回家看望长辈阖家团圆吧。
过年,意味的可是团圆啊。
一提到农历新年,那可是喜气洋洋辞旧迎新等等美好词语的代名词,哪怕其实我们早已跨入了2017。
在我看来,过年,则更像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
就好像过年总要贴上新的对联,年三十晚上总要守岁到零点去放上一笼震耳欲聋的鞭炮。
生活,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小王子》
精心准备的结婚仪式是为了向旁人更是向自己宣告,新生活的开始,无关婚礼排场是否隆重,场面是否奢华。
每年过生日总爱给自己写一篇文章,总是在生日那天的早上或晚上,郑重其事地拿出笔记本,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总结和期许。其实年年的期许都大致相同,但我就是无比享受这一过程。
热恋中的情侣,每一个节日都隆重地去度过,其实那也只是一些平凡普通的日子,但节日,总是赋予了人们一些不平凡的意义。
仪式,是会让平凡日子发光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