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女十天有余,发现正式哄娃一般都是从23点喂完奶才开始的,因为在这之后,你本应神游太虚入逍遥境感受道之大道,但事实是你要时刻保持“半睡”状态,你可以将其状态简单理解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之后的每一分钟,你都得在她那一声声“哼唧”中领悟人生:此刻的“哼哼”是因为被回奶呛了吗?于是赶紧爬起来仔细观察30秒,觉得无恙才轻轻躺下。四平八稳后,欲生睡意,却又让一声“叹气”把你从赶往周公家的11路上硬扯回来,又是爬起来细盯20秒。得知是虚惊一场后便准备缓缓躺下,可连头都还没碰到枕头紧接着再来几声紧促的呼吸声,这次却是吓得你赶紧一跃而起,慌忙戴上眼镜,再来15秒的贴脸凝视……如此地周而复始你来我往,如顶针续麻般不止……
终于在两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后,她已经睡的天昏地暗与世无争了,你觉得可以松口气眯一会了,呵!那怎么可能?此时你得起来摸摸她的屁股底下是否热气腾腾,如果是,好极!你需要把她从睡梦中唤醒,这是我极不愿意的,可是你必须要这样做,因为须把她屁股底下那片由新陈代谢作用下变得湿润光滑的尿布去掉,换上另一片白色或淡黄色或其他什么颜色的布条,让它去迎接我宝新一轮的“洗礼”。
所有的这些之后,就可以休息了吗?不,此刻她肯定已经饥肠辘辘了。于是,倒热水,洗奶瓶,倒热水,吹奶瓶,倒奶粉,摇奶瓶,再吹奶瓶,测温度,喂牛奶……好不容易喝完了牛奶,这下总可以休息一下了吧?毕竟已经凌晨3点钟了。不!她还没打嗝,你要把她抱在肩上,拍呀拍,拍呀拍……终于,嗝儿~!好啦!睡!……
经过这一番折腾,那仅有的一点儿瞌睡已经神游天外了。这一来二去三番四复,竟发现这哄娃很像做物理题,先审题写已知,再寻找做题方法,最后选公式计算:密度=质量/体积,压强=压力/接触面积;而半夜哄娃也异曲同工,先看娃的表情状态,再寻找哭闹原因,最后选公式解决问题:哼哼唧唧=撒尿/换尿布,啼哭不止=饿了/冲奶粉。此一二精髓乃是自往复循环及循环往复之中所得。
可这哪里够?哄娃之学问,如果用简单的一两道公式解决,那就高枕无忧了。故此规律只可用于实际中七八成情况,倘若遇到没拉没尿不饿不渴却哭闹不止如何也哄不好的其余二三成,那就难办了。单杵在那儿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只能求助于长辈了,对,我的长辈。长辈们过来一看,得!小手指甲把脸给抓疼了。嘿!您说说……
这情况就好像考试遇见能力提升类题一样,它就是要让你焦头烂额百思不得其解。可如果你得到了老师的一句点拨,亦或你足够细心,便马上如醍醐灌顶般通透,保不齐还能另辟蹊径寻得一条真理,要知道这样得到的真理,可够你用一生了。
以上所写,并非滔滔不绝的矫情之言,而是真真切切的肺腑之论。
忽而抬头,竟发觉天已大亮,桌上的奶瓶也在蠢蠢欲动貌似提醒我喂奶时间已到……
后记: 不知怎的,写到这里,突然责怪自己竟是为人父母后才知羔羊跪乳之意,回想年少时的叛逆,也算是愚蠢至极了。
也罢,花有重开,人无年少,所幸至亲多在,以后善报养育之恩情。
总言之,带娃生活日数日,苦虽有,但乐更多,那么如何从以后的带娃时光中总结经验并学以致用?可就要看你是不是连吃饭带睡觉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了。
记于2020年7月25日凌晨5点
起床撒尿的—— 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