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眼睛不太好,看电影会很算计,挑舒服的时候再去。一个人吃个晚餐,随后看场电影,慢慢地,也静静地咀嚼这种孤独的习惯。不是打发时间,也不是消遣,正常生活中应该有一项是这么度过的。
有时也不看影评,奔着名字就进去了,恰巧看过的,都刚刚好。有时感慨国家强大了,它所附属的一切都会变好,比如影视。美国的科幻,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爱情,中国的功夫,经历了岁月的淘洗,一些影片,耐人寻味了。比如今年的《流浪地球》,中国的科幻像样了,国际范的科幻在我国开了先河,场面之奇,思维之宽,也是前所未有的,此片拍着拍着让吴京由客串变成了投资方,全程无筹拍摄,小投入变成大操办。再者对未来的猜想让人反思。人当珍惜当下。
我是一个泪点特别低的人。其实《芳华》和《后来的我们》那种慢节奏的流淌可能不会引起多少人情感的巨大起伏,但是我表现得过于明显了,最后一个离场,只因弄得动静太大,哭得太难看了,尽量少让人瞧得。它汩汩地出来,肆无忌惮,灼烧着皮肤,燃烧着情绪,久久的出不来。落寞地走开。想起曾国藩的“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时不往”的告诫,睡了一觉,舒畅了好多。
看人的世界易感动,看动物的世界亦是。印象较深的两部片子《忠犬八公》和《南极大冒险》,每每观看,都情难自已。狗狗八公在那静静地等,我就依偎在那静静地流泪。时间过去良久,我仍记得当时的情境,自己呆了好一会儿,好一会儿。同为等待,前者等到了死,后者等到了生。前者将等待过成了习惯,站成了永恒,后者在严寒的等待中凝结出了智慧,获得了生命的礼赞。
去年爸妈来看我,正赶上《无问西东》的首映,我有些担心,因为她们有念字幕的习惯,怕影院人多,影响旁人。因此事先和妈妈交代好看电影时不要出声念字幕,妈妈眼神不是很好,但底下字幕却足以能让她看到的光景,看到沈光耀妈妈让他发誓那段就开始念了起来,他们的爱都融在这生活的点滴里,他们的真就是他们的日常,看着看着他们就不约而同地睡着了,虽然有些恼人,但又觉得很是可爱,选在最后一排还是比较明智的。
相对喜欢和弟弟看电影,弟弟有很好的欣赏水平,每次推荐的影片都让我难忘,一家人看电影的时候真的很少,坐在厅堂里,恰巧阳光洒进来,纱帘薄薄的很有感觉,《遇见你之前》的音乐动听得很,妈妈还时时影评下,觉得还是《看不见的客人》更有节奏感。平时看电影时还吃点东西,记得那晚看《釜山行》情节相当刺激,我们坐得都直直的,一动不动,期间还时不时被老妈打断,越紧张她念字幕念得越起劲,一场电影下来,妈妈最后无奈说大晚上的怎么看了这么个电影,做个“呃”的表情回屋了,爸爸说这不得做梦啊,第二天还没起,老爸就开始挨个采访,昨晚做啥梦了,不依不饶。今年我们四个看了《血钻》《幸福终年站》,他俩依旧比拼念字幕,还比拼谁先看懂。年复一年,妈妈可爱不减,眼睛曲曲的更厉害了,第二天假期即将结束,这么多天在父母身边,想他们,晚上我把妈妈抱得很紧。想到了以后……
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好温暖啊。在我的观影记录中,有一部片子,让我印象最深刻。影片是《心花路放》。很喜欢宁浩拍的片子,《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表面上容易被贴上低级趣味的标签,但是那种轻轻的放下,看过后,很是释然,“与其念念不忘,不如轻轻地放下”。故事很俗气,可是生活就是俗气的,我们都要吃饭,休息,也有可能遭受背叛。故事就在于演绎主人公是如何“放下”的,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这世上本就没有放不下的人,只有走不尽的路。爱的越深,就越难放下。可是,这世间的道理我们都听过,就是过不好这一生。放下这两字看起来轻巧,说起来不难,但是做起来却实在是不堪。一禅小和尚问师傅,如何才能放下?师傅说,痛了就放下了,他继续问,需要多久?师傅说那得看你失望的程度,放下就是慢慢积累失望的过程,等攒够了失望,也就该放下了。我们放下一个人跟爱上一个人一样,总要经历一段过程。倘若放下了那就是真的放下了。有些事情,等到快结束的时候,你才发现,其实有些人你明明挽留不来,不如祝福。只有深深的爱过,才可以在放下之后轻轻地祝福。之所以这么上心这部片子还在于它很用心,也很特别。人物呈现方式的新思维,让我眼前一亮。它独特的叙述,技巧已经融于这深长的表达里了,花非花,雾非雾,事之始,就是事之终。其实如果不结束,就无所谓开始,如果没开始,就无所谓结束。从来,都是一场寻找,你寻找的从来都是你丢失的。这也许就是生命的辩证法吧。很多人说,只有重新开始才能忘掉过去,但是很多人忽视了,如果不忘掉过去,怎么能重新开始。我们苦苦寻找的,其实不是新的开始,而是曾经发生的一切。只有寻找到过去,才能迈向未来。这也许就是每一个遭遇到失去的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