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章的故事主要是以养鱼为主。作者康拉德·洛伦茨用有趣且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抓鱼、鱼缸内的环境和鱼缸内养生物的学问。
在以前抓鱼用的网都是自己制作的,网圈是普通电线,网兜是一条长袜、一块窗帘或一块尿布。就是因为康拉德·洛伦茨在九岁时用自制的渔网捞到了水蚤,从而陷入了这个自然的世界。
康拉德·洛伦茨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世界的生态平衡,分为创造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绿色植物排除剩余的氧气供动物吸入,死后再被细菌分解,分解后又被吸收,这就是生态循环。但是这小小的鱼缸内的生态平衡极其容易被打破,因为控制不住往里面多放鱼的欲望,导致氧气不足,鱼相继死亡,最后成为了一滩脏水。这用形象的语言告诫我们要控制住向鱼缸这个小世界放鱼的欲望。虽然在鱼缸中用可以用人工充气的方式避免缺氧,但这就没乐趣了,让自己亲手创造一个小世界,这相比起来不是更好玩吗?另外鱼缸内的世界都是独特的,康拉德·洛伦茨也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就算每个鱼缸的初始条件都相同,结果却可能完全不一样。
康拉德·洛伦茨并不赞成人工地去干涉鱼缸内的世界,如果用人工充气,那么鱼缸内的植物就成为了摆设,因为动物能够通过人工充气获得所需要的氧气,植物释放出的氧气便毫无意义。他更会将鱼缸当作一个社会,可以自己完成自己的需要,不用去干涉它,如果人工地干涉,那么这个鱼缸就只是一个另类的“笼子”,只是一个养动物的工具。
康拉德·洛伦茨还提到了养动物的技巧--要准确无误地模拟出这种动物的生活场景,对于一些娇贵的水生物更是如此。他的朋友,伯恩哈·赫尔曼曾经完美的模拟了阿尔卑斯山上的湖,准确到了深度、温度、光线以及动植物的种类,这里养的动物并不多,所以便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比起一味地去读书中的知识,自己去大自然中实践或许会更好,正如康拉德·洛伦茨所说:“如果我把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中的知识放在天平上对比,显然后者会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