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爱吗?可能每个人都会坚信自己会爱,爱父母,爱伴侣,爱孩子,怎么可能不爱;心里有爱,却不见得会爱。爱,和懂爱、会爱不是一回事,因为爱需要表达,同样的爱会有千差万别的表达,只有给予最恰当的表达,才是懂爱、会爱。
爱的表达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的爱,只有彼此,相互之间的表达;对外,是面对其他人的伤害,爱的表达是一种保护;这两种情况下,爱的表达是截然不同的。面对外界的伤害、侵犯,爱的表达是强烈的,当你看到自己的父母、伴侣、孩子受欺负时,你可能会非常暴力,反应非常强烈,你的愤怒就是你爱的表达。
对外,每个人对爱的表达几乎是一样的;而当没有外界干扰的时候,只有彼此的时候,爱的表达竟然会那么的不同,有的人会用指责来表达观点,有的人会用冷暴力来表达不满,甚至有的人会用打骂来表达愿望;很奇怪,这些事,永远不会对一个不相干的人去做,表达的对象正是自己爱的人,原因只是:父母可能偏心了,伴侣跟自己意见不合,孩子只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这些都是爱的错误表达。
会爱的人从不强求,总会让自己热爱的 人,随时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爱意。对父母,不是索取,只有感恩;对孩子,怒其不争,不如谆谆教诲;对伴侣,求同存异,互留空间。世间对爱的描述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无私。无私,是反人性的,怎么可能无私?人都是自私的,爱也是自私的,自私才是人的本性。我们可以用多个同心圆,来演示自私的领域问题,最里面的圆是自己,依次往外画圆,可以清楚地看清自私的领域,不同的人,领域的划分是不一样的,最靠近自己领域的一般是家人,然后是亲戚、挚友、同学、同事等等,圆的边界就是自私的临界点。比如说:当自己的利益和家人产生冲突,当自己家人的利益和亲戚产生冲突,都会自动扩大自私的范围,用以保护自己的领域是安全的。
自私的领域不单单是物质的层面,也包括意识层面;物质好理解,说白了就是钱和一切能用钱来衡量的人和物。意识的自私,最具代表性的是观点;比如:孩子的表现,家人的偏好,都可以理解为意识的自私,我们总是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就是自私。产生争执,就是自私的意识作祟,你不按照我的观点行事,是不可以的,我是为你好;“为你好”是一种绑架行为,所以说“为你好”表达爱不是爱,是自私的表现。
兄弟姊妹,平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相亲相爱,一旦有利益冲突,就不好了。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简单的行为,都会成为反目的导火索,牵扯的利益越大,冲突就越大;反目成仇,怨恨父母,甚至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来。再不和谐的家庭,面对利益也会团结一致,共同对外。面对利益,无私是无力的,爱会消失不见。
对于物质方面的自私行为,只有规矩和法律才能纠正,规矩还好点,一旦法律出现,爱将会彻底丧失。比如面对父母的财产,争来争去,最终诉诸法律,彼此的爱就会荡然无存。爱可以和自私共存,必须事先定好规矩,达成共识,大家都自觉遵守,爱才能长远。意识方面的自私,只有教育和建立共同的人生观,才能让大家规范,爱才能正向传播。
心里有爱,表达方式错了,就会生成伤害,爱就会远离。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可以有迹可循;爱的大道,就是让规矩纠正自私,让法律规范行为。让私欲远离爱,让爱都有正确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