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来访者,男性,大一数学性本科,来访者由于对事情的认知问题导致内心焦虑,宿舍关系紧张,无法专心听课,社会功能受到影响。通过对来访者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进行咨询,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方式的错误,并加以纠正。经过四次咨询后,其焦虑情绪消失,和舍友关系明显好转,学习状态得到改善,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来访者:赵某,男性,20岁,汉族,家住张家口。父母农民,奶奶因病早已去世。最近,爷爷十一去世,有一妹妹,家庭贫穷,家人和睦。赵某现为某大学数学系本科一年级学生,学习用功,身体状况很好,家族中无重大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出生在张家口一农民家庭,有一妹妹,一家人幸福和谐。父母都很孝顺老人。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赵某从小懂事,孝顺长辈。爷爷生病在床,父母陪伴在左右,不离不弃。他也经常给爷爷喂饭。村里人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家里没有发生重大变故,但来访者性格不太爱说话,也从不向别人提及自己家中的大凡小事。来访者学习上很刻苦用功,考入大学后依然学习很用心。
3、精制状态
咨询时,穿着得体,但脸色难看,内心不舒服,看上去焦虑。
4、身体状况
学校体检,没有重大疾病。一个多月以来,晚上就睡3~4个小时,吃饭不香,有时候出现头痛症状。
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下降,与人交流较少,在宿舍里,经常一个人沉默,宿舍关系紧张。
6、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总粗分52分,标准分65分,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15分,属于中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粗分48分,标准分60分,超过SDS标准分分界值7分,属于轻度抑郁。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
1、主诉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总是在想一个问题,室友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觉得舍友有讥讽的意思,感觉很委屈,心里不舒服,情绪不稳定,偶尔会头痛,晚上经常失眠,睡不好觉,上课也听不进课去,感觉自己要崩溃了。
2、个人陈述
国庆节的时候,爷爷因病去世,我在家里帮忙办理丧事,比其他同学晚去了一周。只和老师请了个假,并没有和宿舍的人说。回来后,我也没告诉他们爷爷去世的事。有一次,在和一位舍友吃饭时,他问我为什么这么晚了才回来上课。我就跟他说了,爷爷去世的事。但是他却说:“哦,你爷爷去死了,我怎么没看出来!”当时我就问他什么意思,他说没什么意思,只是随口一说。但我特别气愤,总觉得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个不孝顺的人。我问过他不知多少遍了,他还是说,没别的意思。我就是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我。这段时间以来,我的心理一直不舒服,上课不能认真听课,晚上经常睡不好觉。我现在实在是太痛苦了,希望你能帮帮我。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到的:
来访者走进咨询室时,穿着得体,面色难看。在谈话的过程中,情绪有些激动。尤其当讲到爷爷去世,同学说过的那句话,很是痛苦,失声大哭。但思维清晰,自制力完整,有较强的求助愿望。
2、宿舍同学的反应:
赵某对事挺爱较真、固执、小气,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尊心强。但是学习成绩很好,也很用功,上进心与很强。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资料的收集,该来访者目前状态如下:
1、精神状态:焦虑,抑郁
2、生理功能状况:睡眠质量下降,偶尔头疼
3、社会功能状况:学习成绩下降,宿舍人际关系很僵。
对该来访者的初步诊断是:
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如下:
1、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事件引起的。来访者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抑郁、焦虑、痛苦等)
2、来访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仍不能自己化解。
3、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一直保持行为不失常态,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功能未严重受损,但效率下降。
4、内容未泛化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该来访者产生的困扰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主客观察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善,主动求医,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种心理问题相鉴别:
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持继一个多月,只是学习效率下降,宿舍关系紧张,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问题只局限对舍友的那句话上,并无明显泛化。而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较大,病程大于两个月以上。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神经症是缺乏确定对象和具体内容的一种紧张不安,包括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而该来访者虽然也有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为常型且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身体结实健康,没有家族精神病史
2、社会因素:错误理解了舍友说话的意思,与人沟通交流不顺畅,缺乏社会系统支持。
3、心理因素:来访者较性格内向、敏感、遇事较真。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来访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模式,帮助其正确理解舍友的意思,减轻不良情绪反应。促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2、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
完善来访者的人性,学会换位思考,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通过与来访者协商,针对本案例,决定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来访者的焦虑症状。
1、原理与方法: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本案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看似由于舍友说话不友好,对自己有意见,才导致了焦虑的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访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看法和非此即彼的观念所引起的。比如,来访者存在:“他说那句话就是说我不孝顺。”“凭什么那么说我,我一直都很孝顺的。”等一些不合理信念。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认知思维模式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及不合理的认知,帮助来访者减轻消极情绪和行为。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相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公司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遵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力与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规定。
b、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心理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c、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遵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3、咨询的时间与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2)咨询收费:校内咨询不收费。
(3)心理测验:校内检测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和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与来访者协商,决定咨询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1、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诊断阶段
第二阶段:咨询阶段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时间:2016年12月1号
目的:
1、收集资料
2、建立积极信任的咨询关系
3、确立来访者的主要问题
4、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检测并初步进行心理诊断
5、与来访者共同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方法: 会谈法 心理检测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定。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向来访者强调咨询内容的保密性原则。与来访者建立初步咨询关系。
2、与来访者进行摄入性会谈,收集临床资料,通过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探寻来访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与来访者协商后,进行心理测验,包括焦虑自评量(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4、解释心理测验结果,结合初步印象,给予初步分析。
5、经与来访者协商,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二)第二次咨询
时间:2016年12月8号
目的:
1、进入巩固咨询关系
2、咨询师向来访者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及治疗过程,来访者要正确理解。
3、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使来访者认知到自己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想法与观念,自己现在烦操、焦虑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些不合理的观念与想法导致。并引导来访者改变其错误认知模式。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角色扮演法
过程
1、咨询师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步骤,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模型,让来访者真正明白。
2、引导来访者对认知A、B、C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真正理解。并结合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思考自身不合理想法和错误认知模式。
谈话(节选)
咨询师:同学说“你爷爷去世了,我怎么没看出来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来访者:我觉得他是说我不孝顺。他话里背后的意思是:你爷爷去世了,怎么看不出你悲伤呢?没有悲伤,那肯定是不孝顺。孝顺的孩子,爷爷去世了,一定会表现出来的。我觉得很委屈,我对我爷爷非常好,村里人都知道的。你凭什么说我不孝顺呢。我觉得气愤,你怎么能这么对我呢?
咨询师:那你觉得你舍友这句话有没有第二层意思呢?
来访者:没有
咨询师:那我们现在,再把当时情景回演一下,可以吗?你扮演你的舍友,我扮演你本人。你演得越认真越好,我们最好能把当时的情景演得真切,希望你能好好体会一下你舍友说话的意思,好吗?
来访者:好吧
(情景再现:餐厅一角,来访者和舍友正在吃饭,忽然,舍友问你一句:“你家是不有事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校?”答:“我爷爷去世了,耽搁几天。”问:“你爷爷去世了?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呢。”来访者反问:“你这话什么意思?”答:“没什么,只是随便一说。”)
咨询师:嗯,你演得很不错。你觉得咱俩的表演和当时的情境相比,相似度高吗?
来访者:嗯,还行吧。当时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咨询师:那你刚才饰演了你的同学,有什么感受吗?
来访者:我现在觉得他好像也没有讥讽我的意思。(低头)我现在也不明白了,糊涂了?(沉思)
来访者:我问过他好多次了,他到底什么意思?他总是解释说没有别的意思,你多想了。但我总觉得他说的不是真话。后来我又问过几次,他都说只是简单的问问,没有别的意思,并拉着我的手说:“求求你了,别问了,真的没有别的意思。”可是我(沉默)……
咨询师:你似乎不太相信他
来访者:嗯,我老觉得他在说我不孝顺,我原以为过几天就没事儿,可是不知为什么,我一想到他那句话就不舒服。还有想是不是全宿舍人都像他那样认为我不孝顺啊,我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侮辱。我需要尽快调整过来,马上就面临考试了,很着急,希望你帮帮我。
资询师:看来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
来访者:嗯,我特别怕别人讨论自己。尤其是怕别人说自己不孝。我奶奶早去世的了,我爷爷一直抚养我爸爸成人,又把我带大。你想,我能不孝顺吗,我父母 很孝敬老人,村里人都知道。
咨询师:嗯,我能理解你的心情,爷爷去世了,你一定非常难过吧。
来访者:嗯,我心里很难过,(眼泪夺眶而出)。父母也非常难过,所以,在家多陪陪父母。回校后,我装着一副没事的样子,继续认真学习,没想到会出了这样的事。(啜泣)
3、布置家庭作业
(1) 让来访者回去后,把自己的经历编成一个故事,跟宿舍人谈谈,然后问问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写下来,反复体会。
(2)当来访者再因此事烦恼、焦虑时,可以找一位要好朋友,互换角色,还原当时的情景,反复体会舍友的意思。
(三)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6年12月15号
目的:帮助来访者改变原有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通过分析,发现来访者对部分话存在错误理解,导致产生情绪困扰。
谈话(节选)
咨询师:经过一周时间的练习,你对舍友的话有什么新的理解吗?
来访者:回去后,我完成了你给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我问过我的舍友,他们都说那个人想多了。再经过情景也反复练习,感觉舍友真的没有别的意思了。
咨询师:看到你有这样的进步,我很高兴。你挺聪明的。(微笑)
来访者:微笑。
咨询师:其实你这段时间情绪失落,焦虑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是你在对舍友说的那句话,出现了错误的理解。
来访者:现在我和宿友的关系变得很紧张。他有意无意躲着我。
咨询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事情的症结所在。我相信你们会回到从前的,你是个聪明人。
来访者:微笑,点头
布置家庭作业
1、经常写日记,包括日常生活、情绪方面,并不断反思。具体内容包括:日期,诱发事件,不合理想法,与不合想法念辩论,得出合理想法,情绪的变化。
2、和舍友好好谈谈,是自己对那句话理解出了错误,不关舍友的事,向舍友道个歉。
(四)第四次咨询
时间:2016年12月23号
目的: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强化树立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法,测量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对求助者已树立的合理信念,应进一步强化,对其取得进步给出积极评价。
2、和求助者共同探讨对“孝”文化的理解。更有助于放弃他的不合理信念。
3、测量数据:
(1)焦虑自评量表(SAS)侧量结果:总粗另36分,标准分45分,焦虑症状消失。
(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粗分30分,标准分37分,抑郁症状消失。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1、来访者
谢谢你这段时间以来的帮助与鼓励。现在,我和舍友关系也恢复了正常,再也不去纠缠那句话了。我的学习步入了正轨,生活都恢复了平静,情绪也平稳了,为自己真正的放松而高兴。
2、来访者舍友:
他主动找我谈话,向我道。。我们关系又重新好起来了,又能像往常一样一起吃饭了。
3、心理测验结果:
(1)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总粗分35分,标准分44分,焦虑症状消失。
(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粗分30分,标准分36分,抑郁症状消失。
测验表明:该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和的抑郁情绪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二者都恢复了临界值以下的正常水平。
4、咨询师评估:
通过电话回访,明显感觉来访者非常高兴,彻底消除了不合理信念。和舍友的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生活恢复正常。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一一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一一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板。
[3]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一一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