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穿越的型式向您讲述一个关于教育的虚构故事。
每次送儿子练跆拳道,我总喜欢站在楼下的一排石榴树下,听孩子们练琴、唱歌。今天我特意选了一棵鲜花盛开的石榴树,听着孩子们那稚嫩的声音,那优美的旋律,总会让我非常的放松。
一声高亢的声音后,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飘了起来,我赶紧抓住旁边的石榴树,却发现身体更快的腾空,更为神奇的是,已经飘在空中的身体正在慢慢的消失,不过好在没有痛苦,有的只是惊奇。
当我刚刚感受到这一切,恍惚间,已经来到了一个不同的地方:低矮的土坯房代替了高楼大厦,几棵翠竹代替了石榴树,古琴的声音代替了钢琴的声音,我以为我犯了头痛病,脑子一定是迷糊了,当我摸索着走进房间,才发现一位全神贯注弹琴的老者代替了那些小朋友,望着老者的背影,我马上想到了经常出现在课本和学校里的一个人——孔子。
My god!我这是穿越了,太神奇了!
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后,我确定自己来到了2500多年前,受到音乐的指引冥冥中竟然来到了孔子学琴的那年,公元前501年,孔子正好50岁。
惊叹之时,我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
一位身着深衣式袍服的年轻人踱步走来,但见此人身高七尺开外,体态潇洒,面如冠玉。没猜错的话,此人便是师襄,鲁国的乐官。
原来,孔子非常好学,最近迷上了弹琴,正在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
今天,师襄是来检查孔子学习进度的。
师襄:夫子,您已学了10天有余,该学习新的曲子了。
孔子:莫急,我虽已熟悉乐曲的型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师襄:夫子,您对自己的要求可真高!
孔子:师襄子,我已年过半百,对于音乐的掌握还差很远,也是惭愧!
……
两人聊得还挺开心,眼看半个时辰过去了,师襄才起身告别。
孔子又沉浸在了自己的练习中。
“这老爷子可真认真”我心里想着,慢慢的向孔子靠近,要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怎么的也要和他老人家聊上几句。
完全沉浸在音乐中的孔子并不理会我,看来是太过专注没发现我。
我轻轻的痰咳了一声、两声、三声……
“来者何人?”孔子抬头,面带惊色的问道。
“孔老师,您好!”我急忙迎上去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问好。
“谁是孔老师,孔老师是谁?”
我突然意识到“老师”这个称呼出现于1000多年以后的唐朝,然后马上改变称呼。
“夫子您好!我来自于2500年后的中国,不知什么原因,嗖的一下就穿越到这里,可能太仰慕您的盛名,就来到您在的这个年代,恰巧发现您也在学琴,真是巧了……”
“怎么个情况,2500年、中国、穿越,你再说一遍”看来老爷子并不了解高科技,这也难怪,那个年月那有什么高科技,连电都没有。
不管怎么说,我也基本放弃了解释,因为这也太过诡异了,连我自己都不相信的事儿,也不好让别人相信。机会难得,当下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问孔子一些问题。
“夫子,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但问无妨”孔子很友善的答道。
我:您已年过半百为什么还要学一门新的乐器?
孔子:学而不厌。学习能够解答心中的很多疑惑,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的知识的时候,那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您学琴的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独到的方法吗?
孔子: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古之圣贤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老夫也是愚钝之人,并非天生知道很多东西,只要向这些圣贤不断的学习,假以时日你也会变得很优秀。
“说的真好,老爷子谦虚,为人也和善,多好的老师啊!”我心里想着,默默的点了点头。
我:以后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教育普及率也非常的高,但由于考核体制的限制,学习的功利性越来越强,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孔子:是吗!教育普及率高是好事儿,就比现在好啊!看来国家还是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夫子陷入了沉思。
孔子生活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已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夫子、夫子……”几声提醒后,孔子回过神来。
“我们继续。学习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虽然辛苦,但只要全情投入就不觉得辛苦了。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在齐国听到《韶》乐,那音乐让我入迷,以至于很长时间我都尝不出肉的滋味,后来我学起音乐来就非常的快,所以先要培养自己的兴趣,让自己更加专注于所学的东西,所谓的考核体制也仅是一种外部约束。”
“说的真好!”我不禁感叹,“原来这种教育理念在春秋时早已有之。”
我继续问道:对于2500年后的孩子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孔子: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茁壮成长吧!
原来也是这么老套!:-D
又一声高亢的声音将我惊醒,原来我刚刚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