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页值得思考的图片分享。大致内容是在探讨那些所谓的“深刻”的作品,究竟是给人们带来了好的影响,还是让人们变得更加悲观。
本来生活已经够苦,然后再去挖掘人性的恶,那些让人感觉到无力改变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提及,对读者们而言,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那些本就微妙的情绪,会不会那种好不容易控制的平衡,就轻易的被打破了。进而陷入到一种十分沮丧懊恼又无可奈何必须接受的情绪中,所谓的抑郁应该也是和此相关。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劝导自己,比如得不到的东西可以劝自己不想要,没有的地位可以说风险太大,拿不到的薪资可以说太苦太累,不具备的优秀可以说简单是福,总之,可以在任何一个心情遭受到打击的时候,安慰自己,使自己在生活中能够继续走下去。
就像那页图片中所说,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深刻的揭露”,本就不容易的平衡,让人再次意识到还有那么多让人们感觉到绝望的事实,本就压抑着的感情更加濒临崩溃。
可能这才是为何大家都围攻方方的原因,不可否认有背后推手,可总得需要理由。
阳光、阴影,一直共存。文学作品究竟是应当担负起让人们以此为榜样的作用,还是承载着展现人性本质生活本质等深刻的灰色情愫。
有时候,也会想到,其实不去思考那么些怎么也琢磨不透的东西,就娱乐化的生活不好吗。就像许知远评价马东的奇葩说,有什么值得争论的呢。一百年前五四运动时,更具激情的年轻人们已经为此争论过更深刻的话题,进行过更深层次的讨论,那时的舆论氛围更公开、更大胆、更直接、更无所忌惮。
意义。生活的意义。每个人在社会衍变的浪潮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找不到继续生活的动力时,应该何以为续。
所谓的活明白的几代文青,蔡澜、马东、李诞,不存在拔高,娱乐就是娱乐,仅此而已。也都很敏感的忌讳拔高,定位很准备,既然是娱乐化的时代,大家都有着娱乐化的心态,那就索性迎合时代发展,才可以不被淘汰。毕竟娱乐至死,死的也不止一个。至于那些个保持着清醒,仍弱弱的问着有什么意义,坚持本心能够改变一些什么。
再看透的人面前就是个笑话吧。本来对一些文人的酸劲儿,确实感觉挺恶心的,所以有时候看到王朔怼天怼地也挺爽。可当看到酸溜溜的知识分子,以一种执拗的不被世人理解的姿态继续追问生命生活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还是有种敬佩。
可能是自己也有那种酸劲儿,并且他们可以代表自己可能要失去的那种坚持。
当一身疲惫、脑袋空空,刷着快速阅读、快速开心的视频时,心情就是很愉悦。我相信即便是再严肃的知识分子,也会在接受综艺娱乐的腐蚀时,也会觉得很开心。可能他们会在笑得最开心的时候,突然灵魂一颤:这样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好笑的?有什么好看的?
当高晓松作为总策划组织起独立音乐人的在线盛典,为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而努力时,那么多响当当的歌手竞相出现,白岩松、汪涵、华少完全不同阵营的几个主持人可以汇聚一堂,也可以间接的说明那些众多的音乐人即便是划分了多少个阵营,在面临着行业危机时,都不会置身事外。同样,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是如此。那些媒体、出版、视频平台、赞助、支持,在万众一心的前提下,平时的纷争在此时此地都会让路。
以为高晓松是向阿里的资本做出了妥协,可当他能够牺牲掉一些坚持,可以换来更好的平台,做更多的事,这样岂不是更好。晓说等节目外,包括音乐创作上,他仍自有他的深刻和反思。当他抛去那些深刻的东西时,一个抛头露面的赚钱机器,有何不可。许知远不也一样,他的十三邀做了这么多年,不就是借着那么多各行各业拔尖儿的人物,依靠他们的流量带动节目的延续,这又何尝不是他对节目制作的妥协。他想聊的人,能有多少个。有多少人可以让他有和西川聊天时的那种舒适感。为了效果,该做的仍得做。
一样的道理,就像我们老板当时说如果不做企业稿,靠什么赚钱,靠什么来做那些有情怀的稿。任何一个人,包括终南山在医学上的建树,他必然也会有不想做的很多事,却也不得不做。
那些很多人眼中不值得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都是为了让“深刻”得以继续。
可这些个“深刻”在时代人眼中,又是个什么模样?毕竟,他是脱身于那些曾不屑的地方。我们需要这样的“深刻”吗?即便是有些“深刻”来自于陋室,承载着很多苦难。这些苦难能够让人们得到些什么?
好像是一个辩证的哲学问题。不知道是否可以说是存在即合理。
不过,若是大家都没有深刻,人人平等,都不去想,肯定会比现在更好一些。偏偏是有很多人不住的去思考,去探索,去追求真相,那些优秀的人更加的努力,让平庸得人愈发的想要更快的接受自己的平庸。
功利性发展的时代,人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而那些“深刻”,可能是让自己有置身事外的机会和位置。所以满身铜臭的商人们都会选择附庸风雅,是他们真的曾经有过这样的文艺,还是为了有些文艺而培养出的文艺。
值得推敲。毕竟人人都不想说自己毫无想法,只想做条咸鱼。
如果这么说了,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可以永远不去想要深刻起来。我觉得没有深刻生活真的会更好一些,没有深刻的思考真的很轻松,只不过总控制不住自己。
文/好好的 20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