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且水资源在国土全境的分布极不均匀。在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所在的我国西北部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却承载了全国人口和GDP的约35%。
水资源的贫乏往往带来地区干旱化,阻碍地区经济发展。而在西部大部分地区,土地荒漠化尤为严重,已经慢慢成为我国目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而就在不久之前闭幕的珠海航展上,由青海大学、航天八院等单位提出实施的”天河工程”试图通过空中的水汽输运实现水资源的另一种跨区调配途径,被一些媒体解读为“空中南水北调”。
早在2016年,我国学者在《中国科学》上发表论文,提出了“天空河流”的概念。天空河流关注的仍然是大气中的水汽输运带,但与之前无法捕捉水汽输运带行踪的研究和概念所不同的是,我国学者提出使用统计系综的方法,找出水汽输运带的分布概率。也就是说,他们试图掌握天空河流出现和变化的规律。通过探测和研究,搞清最有可能出现水汽输运带的天空河流位置,以及天空河流中的水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输运强度是多少的问题。而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天气学、气象学、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等学科的交叉与合作。
而天河工程并不谋求通过人类的能力在天空中“搬雨”,而是用人工增雨截断已经存在的天空河流。当研究者们搞清天空河流的出现和演化规律后,就能在水汽传输的路径上实施人工降雨,部分截流天空中的水汽输运,使他们以降雨的形式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据该工程的科研工作者计算,三江源地区的水汽含量约6000亿吨,在水汽在其区域内转化为降水的效率不高,大部分水汽都被输运到了区域之外,因此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工程发起人王光谦院士所主张的,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三江源地区实现空中调水,尤其是向黄河流域中补水。黄河流域处于中国西北方半干旱区,年仅370亿m的可用水量要支撑沿途9省超过1亿人口的社会经济发展,水量时常捉襟见肘,有时甚至会发生断流。实际上,黄河源区每年空中水汽输入量约为8 700亿m3,其中约3 700亿m3为空中水资源,区域降水量约为 680亿m3,空中水资源的降水转化率约为 16.3%,这一转化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合理适度地利用空中水资源来补充黄河流域的水量是完全可行的。
由于技术难度较大、预计投资较高,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中的西线工程仍处于论证截断。如果天河工程的构想能够取得成功,通过截流“天空河流”来增加西部地区黄河流域的降雨,则可极大的缓解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会给西北部地区带来巨大的福祉。同时,还能使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得到缓解,有效解决多项环境资源问题,带动西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现如今,国家都在积极部署有关西部环境问题治理的工程,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像中沙基业这样的企业和群体也都纷纷加入,为西北部环境建设做贡献。中沙基业,一家立志从事荒漠化生态治理与开发、沙漠种植技术应用和再生资源开发、荒漠治理与研发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机构整合国内外诸多核心战略伙伴支撑形成产业矩阵,共同推动“沙之源荒漠治理生态大农业”项目。该项目充分运用现代思维构建商业模式,打造“生态农业+分享经济+大众公益”的产融结合新典范。自2018年起,通过在西部戈壁沙漠地区种植耐旱树种,进行分阶段有计划种植,把沙漠转化成收益,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而努力。
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并不可怕,未来在时代浪潮之下,建设美丽绿色的中国梦必将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