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互相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阴阳的自和和平衡
-阴阳交感和互藏
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 病态--阴阳失衡
阴阳失调
1.阴盛--实寒证
实寒证.png
症状:恶寒、局部冷感、喜温;面白;舌淡、脉迟缓;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用药:
(表寒)散寒药(桂枝等)辛温解表;
(里寒)温里药:干姜、八角、肉桂、丁香、附子、胡椒、花椒、艾灸、吴茱萸、乌头、高良姜、小茴香。
2.阳盛--实热证(临时性)
实热证.png
用药:
-若伤津液:多喝水、清热生津药如:三根汤(葛根、芦根、白茅根)、生石膏。
-若伤阴:滋阴药,如知母、熟地、沙参、天门冬、麦门冬、玉竹、石斛、百合、枸杞子、女贞子、桑葚子、龟板、鳖甲、燕窝。(考虑滋阴药的滋腻)。
3.阴虚--虚热证
虚证.png
用药:滋阴药易生湿气
熟地、银耳、麦门冬、天门冬、沙参、玉竹、枸杞子、桑葚子、女贞子、龟板、鳖甲、燕窝、猪肉、鸡蛋。
4.阳虚--虚寒证
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喜温喜按、脉迟无力
用药:补阳药
干姜、肉桂、附子、牛羊肉、杜仲、巴戟天、冬虫夏草、菟丝子、韭菜子、核仁、动物生殖器、海马、海参、虾、鹿茸、肉苁蓉、锁阳、续断、补骨脂、胡桃仁、蛤蚧、骨碎补、沙苑蒺藜、益智仁、紫河车、黄狗肾。
治疗原则: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
治疗原则.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