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客家人都是住在山区,这话不假,因为客家人是从外地迁徙过来的,好的地方都被当地土著占了,因此只能去山里开山劈地了。我的老家在粤北山区,紧邻江西大余、信丰等,我们镇离大余县也就40里,小梅关雄跨粤赣两省,爬过一个大坡直下就到大余县城。好几年前再次去小梅关旅游,我们记得小梅关上有“南粤雄关”几个大字。
在深圳,有一个大南山,那就不得了,大家闲暇时都去爬山,一到周末或者重阳节,那可不得了,一路都是爬山的人。可不像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开门见山,只要你愿意,天天都可以去爬山。
虽然说是开门见山,但开门所见的只是矮矮的小山,也就丘陵而已。
要看大山,那得走上几里路,需要经过中坑才算进山了。从中坑上去有个大坡,然后有一条可以通小汽车的山路,在路上往山里看,一座座山连成一片,山峰此起彼落。小时候曾经跟着大人们去山里拾柴火,但是都只是在山外围,没有到山里深处,最远也只到多年前“大干快赶”修的水库那,没有很陡的坡,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松树、杉树。尽管如此,那笔直的参天大树穿云而上,仿佛插到天上。
在生产队年代,我们村还在山里深处种过田七,你应该知道,像田七这样的中药那得远离人间烟火,要在深山老林种植才有药性。据我们村一些老人讲,当年他们在山里守田七,每天能见到太阳也就2-3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阳光被树木遮掩了。每到晚上,能听到不同的野兽的叫声,好在临近有好几个村子的人,大家彼此会相互回应壮胆。到种植田七的地方,那就需要爬一个大坡,我记得那个坡好像叫什么“十里亘”,那个坡据说有十里路程,而且还很陡,没有体力的人可能还爬不上去。
故乡的山是多,也就这些苍山峻岭成就了我们故乡的红色老区,在那演绎了多少英雄的故事。有的山还有历史故事呢?比如陈老总的“梅岭三章”就是在我们家附件的梅岭写的,当年他就是在我们故乡的梅岭、油山打游击。
我们家是在深山外,但是我的一些同学是住在山里头,那时候来回很是不便,上中学时,他们要交什么复习资料费才回家,有的一个月才回家一趟,有的可能要好几个月才回去一趟。我的一个同学家住在一个叫“水上岭”的小村子,不知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或许N多年前山下有条河吧。他们村子是没有公路到,因此自行车也就没有办法骑到村子里,每次回家自行车只能放在山下村子里,也就是说购买的自行车从没有回过家。不过,听说现在他们村子整体搬迁出来了。
虽然在深山居住有诸多不便,但是住在山里空气好得很,而且那山泉水也是很清很甜。高考后我们一帮同学去山里一个同学家玩,盛夏,但却不觉得热,喝着山泉水,吹着山风,再嗑点瓜子,好不悠哉。我记得当年我们是骑单车去的,只不过上山是推着车子,而且好几个小时,下山却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故乡的山很多,从深圳到韶关,一共要经过十几个隧道,从韶关到我们县城,一路也是山。当年我老婆第一次去我家时,她担心被我拐卖到山里呢,事后她说,如果被拐卖到我们老家,她不知道是否能走出来。
故乡山多,正是这大山的灵气,造就故乡人的聪明、豪气和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