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爸妈催我生二胎,我一口回绝了:没时间啊,我还要写作呢!
爸爸调侃说,“写它干嘛!就你写文那点钱,辛辛苦苦一个月,吃顿金钱豹全没了。”
我傲娇地回答:那不是钱的事儿!我写作得到的东西,哪一样都不是钱能买到的。
过去的记忆都活了
如果半年前,有人和我说人的记忆会变,我一定翻他一个白眼,然后毫不犹豫扭脸走人。可是现在,如果有人和我说人的记忆是活的,是流动着的,我一定上前握住他的双手,亲切地问候一声:你也喜欢写作吧?
刚开始写作的人,都是从自己的事写起,过去的经历,现在的感想,不挖空不算完。
我写了一个多月的时候,就苦恼地发现自己半生的经历全都用完了。那是我的第一个瓶颈期,状态非常糟糕:白天抓耳挠腮,夜晚郁郁入睡。每天早上,“不知道写什么好”的痛苦,都比我先苏醒过来。
有一天早上,我绝望地睁开眼睛,却在脑中看到年轻时的伯母,从她家黑魆魆的储藏室走出来,对我笑。紧接着,我打开电脑,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篇文,标题是《怪物》,刚提交不久,就被编辑推上简书首页,从此告别瓶颈期。
在发现记忆动起来的那一刻,我都惊呆了!
我脑中对于过去的记忆,在此之前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储存的。白茫茫的雪地里我捧着红彤彤的大花牛苹果;光洁的地板上迸裂开来的瓷碗碎片;数学老师细长的手指拧在我的右耳上;同桌的男生傻痴痴地看着我……它们全都是静止的、停顿的。
而这样动着的画面,是第一次出现。我的记忆从JPG格式,自动升级到了GIF格式。
我试着回想其它的事,发现它们都无一例外全都生动而立体了起来。拿出糟糕的考卷请妈妈签字,妈妈瞪我一眼,叹了口气,还是无奈地接过笔;先生第一次牵我的手时,微凉的汗从他手心沁出,一丝丝沾上我的手指……太神奇了!
我倏然发现,原来我的过去,竟是如此生动,原来我没有白活。
和几位写作的朋友交流过,才知道原来我的这个体验,并没有普遍性。有些朋友说他们的记忆一直都是GIF形式的。好吧,这是我的专属奇迹。
然而,写作会让每个写作者的过去,都变得格外珍贵。
当我写过去的幸运,我能感觉到那份幸运像一团彩雾,氤氲在头顶久久不散,好像平白又得了一次幸运。而当我把这份幸运通过文字分享出去,这份幸运又翻了无数倍。当我写过去的不幸,那不幸却像青烟,从头顶喷薄出来,直直地,就飘散了。在叙述的过程中,过去的不幸会得到纾解,同时又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我开始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我所有的经历,无论快乐还是悲伤,都有弥足珍贵的记忆,也都有它独特的意义。
输入更加高效
过去不写作的时候,我也是经常看书的。因为我总觉得,一个人如果不再看书了,那么他的人生就没有希望了。然而,那时我看书很快,忘得也快。一本书看完,脑子像被水洗了一遍,什么都没留下。你问我书里写了什么,我根本不知道,只是单纯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偶尔聊起来,还是傻痴。
开始写作之后,文思的枯竭、素材的短缺,都会倒逼着我去输入。而这输入,必须是有效率的,否则面对电脑写东西时仍然是一筹莫展。
于是,我看书的效率不得已提升了好多倍。不仅要知道书里写了什么,还要从中找出它在我身上的影射,然后将它们写入文中。
不止如此,看电视,看电影,甚至看到电梯里的广告,都能够得到一些启发,深深地刻在脑子里,然后变成写作的素材。
眼睛明了,耳朵灵了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很美好。”
顾城的这句诗,我喜欢了很久。有时在心中默默地吟诵它,就会生出一股绝望:诗人一定是长了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才能如此细腻的吧,我等凡人,只有膜拜。
可是开始写作后,我发现自己也有了这样的眼睛。不止,我连耳朵和鼻子都变得更加灵敏了。
秋天,叶子随风飘落时,在我眼里是优美的慢动作。一阵风吹来,它变换了飘落的路线,又一阵风吹来,它往上挣扎一下,又换一个方向飘落;冬天,每个小朋友的脸都是不同的颜色,有的越冷越红,有的越冷越白。
过去,雪后的日子,我会理所当然地走在干净的马路上,闲逸地欣赏路边雪景。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路上的雪化得快而路边的雪化得慢,我一定会想当然地告诉他,因为路上踩雪的人多。
其实不是,是因为环卫工人一早撒了融雪剂。雪化后,海盐一般粗粝的融雪剂颗粒,散落在青色的路上,不细心的人看了,会以为是白色小石子。
生活中很多想当然的细节,原来并不是事实的真相。
而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正是让文章生动起来的关键。
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过去我一直自诩善于独立思考。
这令现在的我,惭愧不已。
真正去思考,才发现过去的思考,其实都浮于表面。而且,只要一直思考下去,就会发现其实现在的思考,也仍然浮于表面。
写作是一个不断自我推翻的过程,这很艰难,也很有趣。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举个例子。
有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鸡汤:看一个人怎么样,只需要看他的朋友。过去我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去你的毒鸡汤!难道我有一个强奸犯朋友我特么也是强奸犯?我有一个贪小便宜没够的朋友,我都烦死他了,难道我也爱贪小便宜?扯淡。
有天我写一篇命题作为,《远离你身边不懂感恩的朋友》。在构思的时候,忽然发现那句话是正确的。如果你有一个渣朋友,你就是一个渣渣。为什么?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说你烦死他了,却还做他的朋友,让他消耗你的精神能量和资源,这本身就是一种软弱。从这一点上来说,你的确不怎么样。
如此简单的道理,过去的我却不舍得用点脑子去想。
写作者需要学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得多了,思维方式就变得完整、清晰、有条理。
家人,也发生了变化
我爸爱拿金钱豹来衡量我的稿费,是因为我请他吃过金钱豹,的小米粥。
爸爸偏食,海鲜和肉类中的大多数,他都是不碰的。所以请他吃饭是一件很简单又特别复杂的事,请他去小店吃碗西红柿鸡蛋面,他最满足,可那太没诚意!想请他去好点的地方,菜单上基本没他喜欢吃的。而且他会发脾气,因为心疼钱,所以最后总是不欢而散。
当我拿到第一笔稿费,兴奋又忐忑地提出请他吃金钱豹,他竟没像过去那样执意推拒。带他去时,他甚至没太提浪费钱的事,悠然自得地吃了一点粥和甜品。在他身上没看到他们那代人吃自助“吃不回本誓不罢休”的偏执,我心窃喜。
我知,这一切都是因为,能够分享到我的写作成果,他很快乐。
以前,儿子说我是“打扫卫生的”。而现在,他总是煞有介事地和爸爸说,妈妈在改文章,你别打扰他。有时看我在微信聊天,他会好奇地问:妈妈,是你的粉丝吗?
哈哈哈,我心里简直乐开花。
因为我要写作,要读书,所以没空和老公吵架了。在家闲极无聊的他,只好多做一些家务,多陪儿子。过去要费尽心思去维护的家庭氛围,竟在我无暇维护的时候,变得空前融洽。
2月结束的时候,我写作就满半年了。这半年,偶有纠结与痛苦,平和和快乐是常态,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而且,我从来没有试过,把一件没人逼我的事情坚持两星期以上。所以,每多坚持一个月,我就对自己多刮目相看一次。
然而我知道,我能坚持下来,完全是因为写作有魔力。
有趣的事情,总是能够吸引人一直做下去。
所以我想写下去,看看还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