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被吟咏、传诵,但也有些文学作品却反其道而行之,对爱情持怀疑态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氓》就是如此。《氓》是对天下女子的爱情告诫,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她从恋爱到婚后遭遇男子虐待和背叛的痛苦。我们在教学时大多从高考情景默写的目的出发,去理解本诗的内容,分析女主人公的婚变,情感以及比兴手法的运用,却没有去挖掘诗歌本身对高中生爱情审美的影响。而我恰恰认为,《氓》对高中生爱情审美的影响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教学目的。
高一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渐渐熟悉起来,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也频繁了,彼此的好感也慢慢建立了。在这个时候,语文课本的《氓》及时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关于爱情审美的课,让他们警醒、反思,为未来的幸福生活上了生动的一课。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关于必修课程学习有这样的要求:多读多想,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标准也做了如下要求: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及价值有独到的感情理解,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基于这两个要求,我认为《氓》对于高中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对高中生爱情审美的影响。
本诗是以女子的口吻来叙事的,因此对高中女同学的告诫最为诚恳。那么,女生可以从中受到哪些爱情审美影响呢?
首先,不要被男子的外表所迷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将来要认清和你交往的对象的真实人格,不要像女主人公一样,没有擦亮眼睛,未发现“蚩蚩”的男子的真实意图并不是来“贸丝”,而是来和我商量婚事的虚伪行为;也未看清貌似忠厚的男子其实是易怒的,凶恶的,对爱情极其不忠的。
其次,要坚持自己交异性朋友的原则。不要为了讨好一个人而失去了自己做人的原则,既然“子无良媒”,婚期就不能草率决定。婚姻中的“良媒”合情合理,合乎当时社会的礼仪规范,为什么不坚持,而要做出退让——“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为后来的幸福生活埋下祸根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先是变心;“三岁为妇,靡有朝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再是凶恶;“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在婚姻里女主人公并没有过错,却遭遇不幸。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正是女子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才会使男子变本加厉,肆无忌惮,不懂珍惜,弃爱情如草芥!
再次,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和主导,不要全身心无条件地投入。诗中女子用血泪的教训告诫天下女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男子沉溺于爱情能很快脱身,而女子沉溺于爱情却不易脱身。大家熟知的文学作品中,从《孔雀东南飞》里为爱而先行殉情的刘兰芝,到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跳江身亡,再到《红楼梦》中林黛玉泣血而亡,哪一个不是因一味沉溺爱情不能脱身而殉情?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沉溺于爱情不能自拔的女子比比皆是,很多人也重蹈殉情的旧辙!而以身殉情的爱情审美观是扭曲的、变态的!因此,女孩子不要等到沉下去不能自拔了再去后悔,而要从现在起,提升我们的爱情审美品位和人生境界,完善自我的人格。
再有,我们永远不要自夸自己的青春和容颜,要提升内在的气质和品位。所有的青春之美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一去不复返,附着在青春和容颜上的一切也会随时变质、消逝。“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青春之美,终究会“其黄而陨”;女子的爱情和婚姻也随之变色、陨落。因此女孩子要提升审美品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用内在不变的美赢得的爱情也会伴随我们一生。
最后,当我们认清了事实,清醒了头脑时,一定要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抽身而退。当女子清醒认识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时,宁愿忍受至亲之人“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不理解,也要断然回头,不去委屈自己,丧失尊严地苟活。“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在怕人笑话的背叛婚姻里,无尊严的苟活连她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地一刀两断,是因为男子无原则的背叛。“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对女子来说,不忠诚的爱情,无原则的爱情,不被体谅的爱情,不被珍惜的爱情,是不值得我们去维护和留恋的。女子的这种刚烈和决绝是最难能可贵的,是最值得我们去体会和学习的。
当然,这篇课文对于高中男生来说,也足以影响其爱情审美。在爱情里,男孩永远不要虚伪,要坦诚以对;更不要以外在的美去评判爱情,而是要内修品质,忠贞不渝,否则我们没有资格拥有真正高贵的爱情。爱情是纯洁的、神圣的,我们要用正确的爱情价值观去衡量,用成熟的修养去赢得;而不要轻易伸手,随便亵渎。只有这样,作为青年的高中生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收获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