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的DISC训练营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这几天我把所有喜马拉雅上的音频又听了多遍,是复盘,是总结,是我认为对李海峰和其他各位老师、学长姐的尊重,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DISC行为理论的发明者来自美国的马斯顿博士,是基于人的性格和行为,按照是关注人还是事,直接还是间接分为四种行为理论。
1.DISC是什么
Dominance支配型— 关注事情比较快,目标明确,关注结果;
Influence影响型 — 关注人比较快,善于调动氛围,幽默;
Steadiness稳健型— 关注人比较慢,乐于配合,善于倾心;
Compliance谨慎型— 关注事比较慢,思维严谨,追求卓越。
2.DISC包括三个前提假设
1.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2.DISC有D、I、S、C四种行为风格,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而是特点;
3.DISC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
3.两个维度分类
维度一:关注人、关注事
维度二:直接还是间接
在工作和生活中,DISC可以应用到方方面面,只要与人打交道,只要做事,我们就会用到DISC。
4.向上管理
成熟的职场人士能把事情做好的同时和相关利益人的关系变得更好,在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之前,先要给对方传递我懂你。
D特质使用比较多的老板如果欣赏你会给你更多的事情做,但是领导在非压力状态下可能不是经常使用D特质。因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公司高管的特质也会比较矛盾。
5.结构力
结构力领域专家李忠秋老师将DISC与结构力相结合,理性思考与感性沟通相结合可以更好帮助我们胜任职场,理性与感性缺一不可,简单概括为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D特质适合结论先行 以上统下,比如黄金圈法则;
I特质适合语言生动,比如使用类比、引用、整合;
S特质适合温和友善,节奏要慢,比如模型SCQA—S情景,原本稳定状态;C冲突,颠覆性现状,发现问题;Q疑问,选出待完成的问题;A回答,提出假设性解决方案。
C特质关注细节,思考理性打动对方,适合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MC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结构思考力与disc相结合,首先要有清晰的结构,针对D、I、S、C不同风格类型的人,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不同表达方式。
6.时间管理
01 D指挥者 目标感强;目标过多;懂得放权适合白板,团队成员和自己节奏一致;
02 I影响者 不会被问题所困;注意力分散,做事有开始没有结束;适合思维导图;
03 S支持者 善于积累;容易忙碌;适合番茄工作法;
04 C思考者 列清单,优先分级;工具控,学了很多但是纠结不行动;适合滴答清单(自己)。
D特质比较有方向感; I 特质比较擅长去脑存心 ;C特质较有秩序感; S特质比较海阔天空
所以I同学修炼C同学的秩序感; S同学修炼D同学的方向感;C同学修炼I同学的去脑存心;D同学修炼S同学的海阔天空。
7.DISC的作用
DISC能够提升人际敏感度,决定你与上司、下属、同事、客户的关系;
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掌握得当知道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案;
学会DISC可以有选择的,而不是盲目听从或者跟从别人的建议;
成熟的人应是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情绪,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掌握DISC,描述人的时候是特点而不再是优点和缺点;
更加让别人知道“我懂你”。
8.我的理解与感受
作为一门如此实用的学科,不是短短几周就可以速成的,通过DISC分类的原理、前提假设、维度等与结构力和时间管理的结合,不断提升我对这种行为理论的理解和认知,不知不觉就会将仅有的所学尝试去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我讨厌的人他的身上有什么优点,我能找到几条,我喜欢的人身上能找到几条缺点。某某是什么特质多一些,哪些场景是哪些特质在体现。
认识他人的同时也更加认识了自己,与过往种种相结合,哦,原来,生活中IS特质多一些,工作中C特质多一些,如果大家一起吃饭,人群中缺少哪种特质的人自己就会自动填充而符合完整性。
李善秋老师和小强老师的分享也让我加深了理解,针对不同特质的人,如何沟通就显得更加对症下药了,从他人的工作效率也能自动分出他人是哪种特质。
尤其是小强老师所提到的对角互补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因为每种特质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而是特点,所以可以互补,还是学习对角特质的。
9.总结
人生是一段旅途,而DISC则是沿途的风景。四种行为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
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既然学习了一门工具,就要学好他,用好他,我想这样才能发挥他的最大价值。
剽悍江湖访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