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生活中忽略的WHY的力量——黄金圈法则。
正文
今天中午叫了一个外卖——拌鸡架,味道还不错,漫不经心间我看到了他的包装盒,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上面的内容:“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而上面的使命和愿景更是让我对这个店铺好感大增。我相信如果真的有这么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把这件事做好并能成为又一个102年的企业:)。
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了最近看的一本书<超级激励者>提到的一个概念——相信“Why”的力量。因为极少有人或公司能够说清楚“为什么,我要这么做”,这里的为什么是说本质的目的,你的信念是什么,你的公司为什么存在,你每天清晨为了什么而起床。这个小小的鸡架让我产生了莫名的认同感,下次我还会购买他们家的鸡架,不为别的,就为这份传承的勇气和信念。
黄金圈法则
上面的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个Simon Sinek在TED上面的一个视频<黄金圈法则>,里面说了一个发现:吸引人们购买的,不是“你是做什么的”,而是“你为什么这么做”。就像苹果的产品,电脑,笔记本,MP3这些其他很多公司都在做,甚至有的做的比苹果的功能还要好,但是却不会有人愿意提前6个小时排队等待新品发布这种疯狂的事情发生,苹果的用户忠诚度极高,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黄金圈法则的威力所在,而这个也是"Why"的神奇之处。下图就是神奇的黄金圈: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外往里思考或者描述事情,例如:电脑的配置如何高,屏幕如何好,内存如何多。这些都是What,在说事情或者物品是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企业、产品,他们在What层面可以进行比较,而驱动人们选择的是什么呢?可能是更低的价格,或者更多的赠品。但是为什么仍然会有人花高价花时间排队就为了获得一个产品?甚至这些都没有赠品,或者花更少的钱一样能够获得他需要功能的产品,而这些人偏偏愿意选择更贵的并没有赠品这一个呢?这就是来之Why的力量。就像苹果的果粉们让人疯狂的行为,激发出忠诚度的是这个公司、这个品牌、这个产品、甚至某个人所代表的理念和使命。
一个广告例子
- “我们生产的电脑特别棒。他们的外观特别漂亮,操作起来很简单,而且很人性化。想不想买一个?”
-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挑战现状,我们热爱标新立异。我们挑战现状的方法是,采用漂亮的外观设计,让产品操作起来很简单而且很人性化。我们生产的电脑特别棒。想不想买一个?”
上面的两个说的是同一个事情——销售电脑,是不是感觉有哪里不同?说不出来哪里不同但是就是感觉不一样是不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喜欢从是什么开始说起,而忽略了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是什么影响了是什么?第二句话是从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情,而最终在这个驱动下我们做出了一个电脑。这么描述一个事情会让我们觉得他更有说服力。
生物理论
黄金圈法则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有生物基础支撑的。从生物学来观察人脑的沟回,你会发现从外到内也是分了三个层次:最外层叫新皮层,她负责理性思维和分析+语言。中间两层叫做边缘脑,负责人类行为和决策过程,但是他没有语言能力。当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其实是从在直接对接着控制决策过程的脑区“边缘脑”说话,负责语言的新皮层允许我们为这些决定找出理由。
这也解释了我们很多时候的直觉、感觉这些引导我们做出决策的动机往往无法说明白,因为他来自边缘脑,而这个部分是没有语言功能的。而解释决策动机的时候我们会找到各种理由和借口来说服自己和他人,这个时候来自于新皮层,他控制语言。
感想
很多时候想一想我们真的知道我们做事情的那个"为什么"吗?最近读了一些关于产品设计、个人、团队的高效管理方法的书,例如:OKR工作法,影响地图。突然发现这些技术、方法的背后都是围绕这一个核心—— “目标”、“目的”。这也就是“WHY”。
- 企业有了自己的“WHY”,那么你的使命,你的愿景,你的价值观自然就会明晰,从而聚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愿意为了这个"WHY"一起奋斗,他们彼此信任,甘愿奉献,甚至遇到困境的时候他们也会不离不弃,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并相信他会达成。
- 产品有了自己的"WHY",那么他就像画龙点睛一样有了自己的灵魂,你会有自己的产品理念,不再陷入和同类产品的竞争的恶性循环中,你甚至可以引领趋势。人们购买的是你为什么设计这个产品的理念,人们买的不是你做了什么。
- 个人有了自己的"WHY",你会有更明确的人生目标,不会迷茫,你知道自己需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路,选择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事业为之奋斗。
这就是“WHY”的力量,我很震惊,更是欣喜,希望你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W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