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定义都会不同,正如罗素所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西方大哲认为幸福首先来自于多样和不同,你的幸福与我不同,我的幸福又与他各异,这样人生才会色彩斑斓,韵味十足。
可是,我们时常高估了自己。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里,幸福是那样的相同,我们的幸福感更多的来自于金钱、地位、权力等那些外在的权势带来的优越感。而金钱、地位、权力其实都不过是殊途同归——占有更多的资源,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已。
资源总是稀缺的,在对资源的争夺中,总有人会失败,也总有人会比他人拥有更多。竞争失败的人总是满身挫败感,全无幸福可言;成功者尽可以沾沾自喜,幸福感爆棚。
幸福来自哪里?
幸福是一种比较。
▎ 2
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的财富比你更多;地位比你更高;权势比你更大……
我们更喜欢与身边的人做比较,而很少与自己相差悬殊的人做比。我们不会与王健林比财富,不会与奥巴马比权力……以至于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对一个男人来讲,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总是比妹夫的收入多20%”。如果没有妹夫,比较的对象总是可以找到的,同学、同事、同行,等等等等。
我们喜欢与身边的人作比较,是因为只有与身边的人比较才有可比性,才可以一较高下。可是,这样的比较如饮鸩止渴一般,让我们如坐井中看到巴掌大的一片天,自以为只要超过别人,超过身边的人就是幸福,这种短视的比较成就了我们虚妄的幸福。可是,比较总是相对的,比较总是永无尽头的,比较得来的幸福总是如昙花一现,在接踵而至的又一次比较中被摧残凋零。
为了抵御比较带来的灼伤感,我们与生俱来地给自己涂抹了一层“防晒油”。
心理学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做“乌比冈湖效应”:
无论在那个方面,我们总认为自己的水平都高出平均水平。如果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结果总高过实际水平。 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总是喜欢自以为是的高人一等。
这种心理预防机制可以让我们在比较之初自信满满,甚至提前获得幸福感。可是,一旦进入到真实的比较当中,就会高下尽显,相形见绌了。
不过,就像变色龙在不同的环境下皮肤会显现不同的颜色与外界相匹配,甚至像印度尼西亚海湾的章鱼一样做到“拟态”。实在比不过就启动另外一套防卫方案——邓宁-克鲁格效应:
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也就是「越差越牛逼,越强越谦虚」。
当身边的人取得了比自己更好的成绩、更高职位的时候,我们有很多人很难做到心无芥蒂地对他进行由衷的赞美。而是心怀鄙夷地想——“他的成功并不是什么真本事”,“他以前还不如我呢”,“如果我认真做一定做的比他还好”,“他能成功只是他的运气比我好而已”……更有人会自动通过“比下有余”寻找心理安慰——“我虽然不如他,但某某某还不如我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让很多人得到了心理安慰。之所以这样想一方面来自于对未来的自己不够自信,更多的来自于嫉妒。嫉妒源于自己与他人差异的不当比较。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对他人的嫉妒中郁郁寡欢。
可以断言: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上,试图通过对外部世界(如金钱/地位/权力/名誉)的依赖来获取幸福,那么幸福和快乐终将与我们渐行渐远。
很多时候,比较看似理所当然、无可厚非,其实那不过是一个美丽诱人的陷阱而已。
▎ 3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需求各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人与人在需求上的差距,这种差距层次分明。
人的需求就像金字塔,底层是生理和安全,往上是爱、尊严,塔尖是自我实现。只有满足了底层,才会有高层的需求。
需求的不同层次,使的人生追求差异巨大——有的人在为最微小的物质竭尽全力,有的人却为追求自我实现拼搏奋斗。这样的差距不仅仅是财富的多少,更多的是认知和智识上的。因此,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层是客观而真实的。
崇尚物质无可厚非,实现自我更值得鼓励。目标的差异只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不同罢了。只是必须深知:幸福应该也必须是多维度的,而绝不能是单一的,幸福来自于物质的丰裕,精神的自由、人格的尊严……
无论是那种层次的需求都需要自己不断努力而获得,而绝非从与他人比较中就能够得到。即使比较让你有了“得到的感觉”,也不过是在画饼充饥。
▎ 4
人生再世,没有人能够做到不相互比较。如果非要用比较来获得幸福,那就找到最值得比较的人。真正值得比较的那个人其实是——自己——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比。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中写到: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因为,幸福更多的来自于自我的成长进步。
成长进步并不虚幻,完全可以通过量化的结果来衡量。你是一名快递小哥,货物比过去更快捷的送到客户手中;你是一名跑步爱好者,速度和距离比以前更快更长;你是一名写作者,文章比以前更练达更富逻辑;你是一名公务员,职务级别比过去的自己更高……这些都是人生之路上的点滴成长进步,也正是这些证明了现在的自己优于过去的自己。
我们永远都处在“比上不足“的状态中,与自己比较获得的幸福才是真实的。
▎5
真正的幸福是无须比较就可以获得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幸福俯首即是。一位大夫感到幸福,因为他刚刚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位老师感到幸福,因为他教会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生活的美好。一位厨师感到幸福,因为他做出的饭菜丰富了食客的味蕾。一位母亲感到幸福,因为她搀扶着步履蹒跚的婴孩迈开人生的第一步……
我们要寻找的恰恰是这样的幸福——这些幸福都是无须与他人甚至和自己比较就可获得,因为她是存于内心的感动,这样的幸福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到。
要得到这样的幸福其实并不难,在做事情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件事情可能给你带来的幸福感是不是一定需要通过比较才能获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少做或不做为妙。长此以往,通过这样的刻意训练,生活中无需比较的幸福就会越来越多。扫平陷阱的幸福之路也会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