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王小嵩准备去见一位在大学里偶然结识的朋友。
下午的时候,突然有人通过QQ联系上他,先问他最近过得怎么样,工作是否顺利,然后又聊了下自己的情况,这样的突如其来的问候使得王小嵩有点不知所措。
说起来,他也有近两年没见到这位朋友,前年大学毕业之后,两人就断了联系。他来这城市也不足一年,毕业之后,先在父母住的小城市里当了大半年的公务员,后实在无法忍受那里的官僚主义作风与极慢的工作节奏,全然不顾父母的反对,过完年后,直接辞职,一个人跑来这座城市打拼,一切重新开始。
王小嵩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存在感不强,从他读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一直如此,早已经习惯这种状态,独来独处惯了,时间一长,性格变得有些凉薄,与一般的人很难成为朋友。周末不上班的话,他一般会去在图书馆,看书、玩手机,这也说不准,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是想找个安静的环境一个人过一个下午,网络游戏、电影等一般的娱乐方式,早在大学他就已经腻了,提不起任何兴趣,唯有阅读能带给他稍微不一样的体验。而与这位朋友结识,也与他喜欢阅读有关。
当年大二刚开学时,学校要求每人选修一定数量的公共课,王小嵩自认为对古代文学很感兴趣,在所选修的几门课程里,其中就有一门古典文学艺术鉴赏。有一次课程安排在下午,他去的迟了,那时正好是夏天,炎热的天气让人光是坐着都汗流浃背,而学校教室的空调设施还没完善,因此,看见那个能吹到风扇的座位,就直接坐了下去,旁边坐着一个长相白净、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人,也没见有什么反应。老师在台上讲课,那人只顾着低头看书,没管身旁的动静,这也不怪,大学里的专业课都没什么人听,更何况还是选修课。
等那人翻书时,他无意间瞟到了书名:《黑客与画家》,这本书他正好也听说过,与创业有关,有次在图书馆无意中见过,顺便看过书中的几个章节。他看着那人静静地看着书,不知怎么的,他突然变了个性子,对这个人很感兴趣,想认识一下,但又不知道该如何破冰。于是,趁着下课的时间,等那人转移视线,不再沉浸于书里的世界时,王小嵩主动挑起话题,就用这本书里的内容与那人聊天,就这样,两个毫无关联的人从互相不认识到初步留下印象,好像两条平行线开始改变其既定的轨迹,朝着相交的一点走去。
后来,在一次在坐公交回学校的路上,两人又同坐一辆公交车,就在那次,两人才算真正认识。他说他叫孙晗,经济系的大二学生,后来通过逐渐地接触了解到,他家里很有钱,不愁吃穿,但为人低调,平时不显山露水。果然,大学毕业之后,家里人直接拿出二十万让他自己去创业,还提供各种人脉与技术的支持。
在学校的时候,他俩聊天时毫无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十分散乱,也就是因为这样,才成为相互交心的朋友,但两人从来没给对方添过麻烦,一直保存这种纯粹的友谊。
这一次,孙晗到这座城市本来是与一家公司谈合作,之前好像在QQ空间里看到他正好也在这座城市,就试着联系一下,两人有几年没见面聊了,趁着这次机会,约在一个咖啡厅里,好好畅聊一番。
离约定的时间还差八分钟,王小嵩怀着激动而又带点紧张的心情前往目的地,等走进咖啡厅时,那儿坐着三三两两的人,环顾四周,一眼就看到正准备站起来的孙晗,朝着王小嵩打招呼,示意他过去。
王小嵩快步走到他面前,直接坐下去,笑着说,“这两年没见了,你是一点也没变啊。”
孙晗:“哈哈,你不也一样,还是没变多少。”
王:这不能与你比,你这几年过的很潇洒,没人管你,想干啥干啥。
孙苦笑:谁说的,我压力山大好吗?之前办砸了一个项目,亏了很多钱,又新开了一家公司,这才刚刚起步,什么都要靠自己,创业太TM难了,早知道当初先进一家公司干着。
王:进公司?从底层干起,你干不来的。
孙:你这是看不起我喽。
王:不敢,我哪敢看不起你啊。想当初咱俩第一次见面,就看你一本正经坐在那里看书,都不用听课的。
孙:还说呢,就是你打扰了我看书,本在那里看得好好的。
王:要没那次,我就不可能人认识你了,
孙:是啊,缘分就是这么不可捉摸。
说着说着,又找回当年的感觉,天南海北的聊开了去。
王:年前,我还在找工作,身上没几个钱,有一天我在一家餐馆吃饭,那里的饭菜价格都比较低,到那儿吃饭的一般都是没钱的人。那一次,我看到有许多年纪轻轻的打工仔下班后,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就直接坐在那里吃饭,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想到,我爸当年也是这样,读完初中,十六七岁就去外地打工,至今三四十年过去,一直都是在给别人打工,可到头来,他又得到了什么呢?我对这一切感到怀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孙:你忘了你的存在,就是他活着的最大意义,你不觉得如果没有他,你现在就不会是这个样子吗?你能没有任何经济负担的读完大学,不用考虑什么事情,这都是他在背后为你默默地付出,这对你来说,意义不大吗?
王:对我来说,肯定意义重大,可你不觉得,如果人生的意义全部施加在别人身上,就算他是自己的孩子,那这难道不是一件很荒诞的事情吗?他终究是另一个灵魂。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这也许显得很孤独,需要找另外几个人共同走下去,但是,任何人都无法永远陪着自己走下去,只会使得将来分离时更加痛苦。而且,将自身的无法实现的目标与希望传递给下一代,渴望他们过得比自己要好,甚至能让自己沾点光。这事不显得很可笑嘛?自己都办不到,又何必为难下一代人呢?
孙:这就不好说,他们应该没想过这么多,只是简单的一两个小念头,就能让他们坚持下去。我们都只是凡人,凡人有七情六欲,做事只顾重眼前的利益,没在特定的环境,这些东西不一定会表现出来。人性禁不起考验,有一次不记得看什么书,好像是《十日谈》,说到瘟疫横行,各地闹大饥荒,人人都只顾自保,亲情、爱情,在它面前,什么都不是,说放弃就放弃。
王:是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人们为了自保,变得与动物无异。其实,我感觉,人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其实是最丑陋的动物,总是不断自相残杀,人的内心黑暗、邪恶,你看,自然界一群同类动物中都没有这么自相残杀的,就这,能叫“万物之灵”?这不是很搞笑吗?
孙:说到人类喜欢自相残杀,这几天我刚好看到一本书,貌似可以解释这类事情,马尔萨斯的《人口原则》,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他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朝代的更替。为什么开创出一个盛世皇朝,最后总免不了灭亡?他的解释是,土地生产的粮食有限,当初打江山时,各处都是战争,死了很多人,统治者打下江山后,看到这情况后,励精图治,休养生息,而到朝代灭亡前夕,人口累积到一定的数量,粮食已经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人,况且统治阶级早已经腐败,生活糜烂,两极分化严重,富人、穷人互相对立,矛盾已经累积到必须要爆发的程度,于是,只能通过战争掠夺资源,消灭一部分的人,让另外一部分人依靠这少部分的资源活下去。我记得书上是这么说的,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是以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因此,人口过剩与食物匮乏是必然会发生的。
王:没,你书看得多,又看得杂,我现在有时间都玩手机去了,自然比不得你。但听你这么一说,我发现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科技发展到现在,温饱已经不成问题,所以这种这个理论或许要改一改,现在是土地资源不够用,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过高,导致房价高的吓人,这样人们也很难生存下去,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孙:对,说的没错,毕竟他也是人,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问题,不可能预测未来。房价高一部分是既得利益者炒起来的,另一部分是人人都涌入一线城市,人太多了,是个人都要睡觉,这需求一多的话,价格自然被抬高。
王:当然,你肯定不愁,你家里都帮你买好房子,就等你结婚了。
孙:别,我可没做好心理准备,我自己都还是个孩子,你让我还养个孩子,逗我呢?虽然家里面催的急,但我近几年真不打算要孩子,让他们急去吧。
王:你女朋友怎么说呢?
孙:她也不打算要孩子,同样没做好准备。你想一下,这才刚毕业两年多,突然说着要生孩子,然后抚养成人,一想到这事,我俩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头皮发麻,仿佛一眼看到了日子的尽头,我还想再多折腾几年,不想这么早就定型。
王:哈哈,一想到你这年龄,过个几年,就该当父亲了,我就想笑。
孙:嘿,别笑我,你不也一样。
王:是啊,你别说,这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都长大了,到了该当父亲的年级,但是,我们都没做好心理准备。
孙:其实,谁又真的做好心理准备呢?都是被逼的,哪一代人不是这么过来的呢。
王:听你这么一说,忽然想到高中课本里的一句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烦恼,甚至连这烦恼都十分类似,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所思考过的问题,前人都遇到过,丝毫不差,那么,人活着的意义在哪?而且,为什么活着活着,就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样子?
孙:这,我也不好回答你,感觉有点哲学的味道。我觉得,活着本身是不带任何意义,活着就是活着,与草木虫鱼鸟兽无异,但是,由于人类会思考,活着就必须要有意义来支撑着,否则容易走偏,这个意义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别人帮不了你多少。至于活着活着,就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个样子,我猜,是人们到了三十多岁之后,逐渐认清现实,理想破灭,现实生活中又一地鸡毛,工作的事,家庭的事,很难顾虑周全,爹妈、孩子都要你管,等你有了点钱后,老婆又怕你出轨,什么事都提防着你,活得太累,自然就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王:或许吧。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没人能逃脱这个怪圈,工作与生活不能平衡,总要牺牲一方。其实,父母的优点,我们通常很难学会,但缺点,我们是一样不落的都学会,甚至变本加厉。人都是这样子,年轻的时候,都说自己不会变成父母的样子,可到头来,还是难以逃脱命运的轮回,都活成了他们的样子。别看我们现在的观念与父母的差距很大,但等我们到了他们那个岁数,观念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变得与他们毫无两样。一想到这些,我就感到一阵心悸。还有,罪犯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还是罪犯;老实人家的孩子,长大后人还是很老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难避免的问题,除非他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刻意去改变,否则,还是会走父母的老路。
孙:对,你说的没错,不是流传一句话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别以为是胡说,其实古人是很聪明的,比我们普通人都要聪明。
王:你说到古人,我以前想过,如果我出生在古代,走上科举之路,没有接受过科技文明的洗礼,那真的会活得很糊涂,被官方文化洗脑,很大概率上会变成一个腐儒,随便别人怎么处置。就好像鲁迅写的孔乙己,写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生,入木三分,光凭这一篇文章,就足以奠定他在文学上的地位。
孙:但是,听说鲁迅的好几篇文章都从中学课本里撤掉了,他的文章是真的难懂,写的太隐晦,需要足够的人生阅历,才能看懂他的文章。
王: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当年的我们,纯粹为了应付考试,一知半解,现在的他们,不还是如此吗?欣赏民族文萃,难道不是教育应该普及的事吗?过了那个年龄,谁还会特意去找书来看,又不是专门研究那一方面的事,但看过之后,留个初步的印象,还可以返过来回味。如果不去看它们,连这个机会都要被夺去。看不懂,是因为不知道二十世纪初的他们所面临的历史环境,处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外族的入侵,政局的更替,各地动荡不安,战乱不断,人人只为自保,但是,在民国时期,偏偏出了那么多的大师级别的人物,层出不穷,风起云涌,堪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相比。
孙:说到这一时代,我的心情就不由得激动,还记得在大学里你推荐给我看的那本《细说民国大文人》,写的那是相当的精彩,两天之内就把它看完,一口气不带停的。看他们学贯中西,纵横文坛。
王:突然想问一句,当年毕业后,你怎么不去留学呢?明明有这个条件,家里有钱,雅思分也够。
孙:我觉得,留学回来还是一样要找工作,何必浪费这几年时间呢?况且,我早就想出来赚钱,总在学校呆着,不是个事,早晚得出来混,越晚越没机会。
王:话虽如此,但也不尽然,留个时间来缓冲一下也好。当初,刚毕业那半年里,是我最难熬的日子,主要是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又能干什么,没有任何想法。于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考上公务员就去了,但是,后来才发现那工作真的不适合我。再后来,想着只要不当公务员,不再过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头日子就行,可没想到,这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挤公交、办公、睡觉,还是活得跟行尸走肉一样,没变多少。
孙:连你都有这种想法,看来这问题挺严重的。
……
……
不知不觉,已近深夜,再多说不完的话,也被夜晚的风给吹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