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琐事缠身,之前采购的多本书一直未来得及翻开。其实除了琐事,更多的还有被琐事占据了的心,心里有事,就没有空间在安放一座安静的书桌。终于鼓起勇气抛开那些琐事以及聊以自慰的电视剧,得以翻翻书本。
读书是件好事,可是遗憾的是自己还没有达到把读书上升为乐事的境界。虽然也时常读书,但不得法,总是看完就忘,感觉毫无收获。翻开了自己喜欢的历史,了解下宋初几位宰辅名臣的事迹,说到底还是自己读书少,看了这么几位,我竟然只认识一位,寇准!什么薛居正、张齐贤、吕蒙正等等我统统不认识(当然我也不可能认识)!
然而一读下来,印象最深的却是钱若水。
谁?钱若水?何方神圣?干什么的?
好吧,其实我真不知道。
不过没关系,大家只要知道他是宋初的名臣就好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度娘。
说印象深主要是他与太宗、真宗皇帝的几段对话。
先是太宗谓若水曰:“士遭时得位,纡金拖紫,延赏宗族,岂得不竭诚报国乎?”若水对曰:“高尚者不以名位为光宠,忠贞之士亦不以穷达易志。若以爵禄荣遇之故效忠于上,中人以下所为也。”太宗然其言。
大意就是太宗说士大夫得到高位,吃好的穿好的,宗族也跟着沾光,还能不尽心报效国家嘛?面对太宗说的这番没品位的话,钱若水的境界就不同了,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名位为宠爱,忠贞的人也不会因为贫穷而改变意志,如果因为高官厚禄而效忠于皇上,那不是士大夫所为。想想那画风,是不是……
及刘昌言罢,太宗问赵镕等曰:“见昌言涕泣否?”对曰:“与臣等言,多至涕泣。”太宗曰:“大率如此。进用时不悉心补职,斥去即汍澜涕泗。”若水曰:“昌言实未尝涕泣,镕等迎合上意耳。”
刘昌言罢相,太宗就问他哭了没有,听到说他哭了,太宗就说了:你看,在位的时候不好好干活,罢了他就后悔了。钱若水直白的说,他没有哭,是那些人在迎合上意。这时的太宗会不会觉得很没趣?
吕蒙正罢,太宗又谓若水曰:“蒙正望复位目穿矣。”若水对曰:“蒙正虽登显贵,然其风望不为忝冒;仆射师长百僚,非寂寞之地,且蒙正固未尝以退罢郁悒。当今岩穴高士,不求荣爵者甚多,如臣等辈,苟贪官禄,诚不足重。”太宗默然。
吕蒙正罢相,太宗又说了些没境界的话,钱若水估计都很难听下去了,又当面顶撞了太宗,真正的高士,不会追求高官厚禄,我们这些人不是那样贪图利益的小人。太宗又自讨没趣了。
王曾罢相,章圣谕近臣曰:"曾延辞既退矣,逡巡却立,恋冀复用。"众皆唯唯。若水挺身对曰:"王曾以道去国,未见有持禄意,陛下料人何薄耶?臣等弃此如土芥耳。"愤而出。即日毁裂冠带,被道士服,佯狂归嵩山。上大骇,屡召之不起,以终其身。
真宗朝王曾罢相,真宗很好的遗传了其父的这一特点,对此做了一番评论,钱若水终于听不下去了,愤而出,辞官回家,不干了。
为什么我觉得这段故实印象深,因为这太有意思了。皇帝品味太低,认为高官厚禄是好东西,别人都不舍得丢,而钱若水弃此如土芥,并且当众反驳,弄得皇帝也没脾气。这是真正的士大夫,不为五斗米折腰,正是中国古代文人该有的气节。我身居高位,不是因为我贪图这个权力和位置,而是通过这个位置更好地造福人民,我行使权力不是为了迎合谁的意图,不是为稻粱谋,而是忠于社稷。所以,钱若水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不起,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证清白,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