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概念是种子,要将种子植入心灵深处,不断耕耘,使得种子得以生长,最终自己长 -- 张文质
为啥前一节讲的后一节学生就忘了?因为我们没有引发学生关注章节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前后间的融会贯通,更没有形成可迁移的大概念。
为啥我们教的学生不理解?因为我们更多关注“我教”了,而忽视了学生“学”、“学会”和更高级的“会学”,要进行逆向设计,把目标切实对准学生,引导学生“学”,让学生在探究中真正理解。
为啥上课的时候学生不想听不注意听?因为我们没有揭示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带领学生去经历和探索,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设置真实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啥课堂上学生看起来很听话却很呆滞?因为我们的课堂不够润泽,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没有建立学习共同体,学生缺乏放松更缺乏兴奋。
为啥教过了考试成绩却一塌糊涂?因为没有经过抽象思维难以实现高通路迁移,学生只能具体-具体,做过的题可能会,稍一变形就难以识别,我们要设法实现具体-抽象,进而在新的情境中让学生实现抽象-具体的迁移。
为啥涉及单个知识点学生会,涉及多个知识点学生就不会了?因为我们没有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浅表性、碎片化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啥简单的题会,复杂的题学生就不会了?因为课堂上我们没有带领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训练,我们只在低阶思维上打转转。
为啥分析题学生总答不全,四分的题总是一二分?因为学生思维是单点思维,优秀学生是多点思维,我们要引领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拓展思维。
为啥教A班的好老师不一定能教好C班?因为知识方面这个老师可能没问题,但是“高手”教师没有注意学情,忽视了学生的前概念,可能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方面周主任做得很好,先和学生和谐关系,关注学情,从学生的低起点开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