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几个故事:
1
一个前同事,一线城市出身,家境小康,父母都是老师。这姑娘待人热情,性格开朗,刚跟她接触时,觉得人挺不错的。当时公司里有食堂,吃饭刷员工卡,有各类红薯、点心可以免费拿。姑娘看着清清瘦瘦的,跟她吃过几次饭,发现不得了,食量大的惊人,每次别人拿一块半块的红薯就够了,姑娘的碗里能堆成小山。然后呢,也不是巨无霸的胃,敢情吃不完人家给带走了。
再后来听说姑娘有五六张信用卡,很好奇有啥必要弄那么多张。后来才知道,什么浦发、民生、招商……各类信用卡公司来做推广,办卡都送礼物,大到行李箱,小到靠垫、玩偶、杯子什么的,姑娘全都领了个遍。每年光记着每张卡刷卡免年费这事,也够她折腾一阵了。
姑娘平时的工作是甲方,在结婚生子时特意给供应商发了请柬。供应商扛不住热情邀约,只能封个红包奉上。
时间久了,姑娘的名声有点不大好,公司准备不跟她签约了。姑娘这时候开始了维权,又是劳动仲裁,又是投诉,最后公司只能多赔点钱了事。
2
一个女性高管,别人眼中标准的成功人士形象,年薪百万,讲究生活品质,衣品气质都不错。
女高管哪哪都好,就是一起吃过几次饭,高端形象有点受损。
一次是来了合作伙伴,女高管热情邀约一起用餐,然后撺掇着另一位男同事请客。
一次是跟底下人一起吃饭,先问了句“这顿饭能不能报销”,底下人说私人聚餐不能报,女高管于是执意要请客,结果买单时掏了半天忘了带钱包。
还有一次呢,属于工作餐,公司买单,于是女高管爱吃的不爱吃的点了一桌子菜,最后剩下几乎一半。
3
这第三个人说的是一个哥们儿,工作在三线城市,刚出来创业。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凡事喜欢发个红包解决。他弄了个行业微信群,虽然不是群主,因为这个爱发红包的嗜好,一跃取代了群主的低位,成了群里头牌。
他信奉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什么大事,群友有需要庆祝的好事,发个红包;有求安慰的,发红包;群里过度冷清了,用红包活跃下气氛;群里激情澎湃了,用红包应和下场面;过春节给认识的朋友发个红包拜年,过三八妇女节给群里的女性朋友发个“女神奖”,有人帮忙推荐资源,更是少不了感谢包。
于是,哥们儿的人气爆棚,在群里一呼百应,被尊称为“大大”。到哪儿开拓市场,都有一帮兄弟给加油鼓劲。哥们儿的生意蒸蒸日上,认识了行业里不少大佬,也常有媒体朋友帮着捧捧场,时不时给发点新闻和专访。
4
第四个故事中的女孩来自于二线城市,原本学的是中文,后来自学了金融。对于理财和财富无比热爱,通常她的讲话主要会围绕两个主题,即她投资了几套房产,哪套房子准备卖出,可以增值多少;她老公又买了一部什么豪车,她每天上班是选择宝马呢,还是奔驰呢。
女孩儿生的不算太美,看着倒也不算讨厌。只是这所有的谈资,有点不那么让人待见。
女孩儿的精明算计的确无人能及,能够分的清深圳和上海社保之间的差异,以及哪里交社保、哪里生孩子更合算;女孩子还对于公司里所有跟钱有关的福利政策门儿清,对于自己的资产永远保持巨大的热情,并以同样的热情跟周边人分享。
后来女孩儿离开公司了,隔了一年后跟一个平素并不十分要好的同事聊天,透露出的信息是“我要离开这个城市,因为有个更好的机会在等我,月薪30K,年终奖6-12个月呢”。
同事竟然有点无语凝噎……
5
第五个故事你可能听过,是关于一个小男孩的。
小男孩6岁时就琢磨着赚点小钱,别的小孩十个手指才刚数过来时,他已经学会倒卖饮料了,买进来可乐,再以翻倍的价格卖出去给游客。
10岁时,他学会了炒股,38元买进一支股票,然后40元再卖出去。
26岁时,他立志要在30岁时成为百万富翁。
……
然后呢,他果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
看起来他的钱够几辈子花了,子孙后代躺着睡大觉也衣食无忧了。
可是,他忽然又把80%的钱,有370亿美金之多捐给慈善机构了。
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万万没想到,想到也做不到”,老爷子莫非是疯了吗?
你猜的没错,这就是沃伦巴菲特的故事。
6
前面四个人你肯定不认识,但总觉得看着眼熟,身边多多少少有点这些人的影子。
说了那么多,其实想说的就是一个字——钱,装逼一点就是“金钱观”。再说的玄乎一点,“金钱观”是价值观的物质体现,是人们对待金钱和物质的看法及态度。通俗一点,就是要不要那么爱钱,爱钱爱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钱在人际交往中是个什么角色,哪些东西可以买来而哪些东西又是买不到的,哪些东西值得花钱哪些时候又要掂量着花等等。
这是一个提倡多元价值的社会,一个人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即使视财如命,悭吝如铁公鸡,别人也无可厚非,顶多就是不怎么搭理。
不过我们还是想要成为受欢迎的人,成为赚钱多又受尊重的人,成为更好的人,不是么。那么树立合适的金钱观是有必要的。
一、不做金钱的奴隶
如果太爱钱,凡事以金钱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反而会成为金钱的奴隶。金钱只是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并非是目的本身。如果为了赚钱,要牺牲掉健康、家庭,甚至亲情、爱情、友情,这真真本末倒置了。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真的做出选择时,却往往以金钱作为判断依据,失掉对其他价值的判断。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只判断工作的工资高低,不去看工作的成长性;一个淘便宜货的人,为了省下几十块钱,花费了数小时进行比价;一个热爱存钱的人,为了数字上的增长,每天吃泡面萝卜咸菜;一个为了赚钱买包包买衣服的人,不惜出卖自己的青春。
一旦成了奴隶,就再也难逃脱金钱的樊笼。如同深陷泥潭,越陷越深。
二、不视金钱如粪土
物极必反。老祖宗教导我们,谈钱是庸俗的,谈钱是可耻的,因此多少历史上的名士都视金钱如粪土。好在这个时代变了,大家对于赚钱的事情不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只要看看类似于“六个月,我月薪翻了六倍”、“掌握这十个技能,可以让你月入五万”或者“写作怎样成为一种赚钱方式”等文章惊人的阅读量就知道了。
所以不用装了,对于赚钱的事,我们都有兴趣。而这种兴趣和热情再正常不过,不必要太清高或是太端着。
只是我要说的是,对金钱要有敬畏之心。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掌握一些赚钱的技巧,合理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让家人早日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赚钱的渠道越来越多,比如做自媒体,做斜杠青年,写稿赚点稿费,做分享,做培训,练好内功,成为某个行业专家,生财之道就会找上门来。
君子有财,用之亦有道。站着把钱赚了,花钱时候也不能躺着。珍惜我们赚来的每一分钱,把它用在最值得的地方。人说时间如金钱,反过来亦然,其实用金钱的时候也要像对待时间一样,也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三、学点理财,增加财商
财商这个词近几年才火起来,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财商的火爆,也充分说明我们的确在这方面乏善可陈。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长大了又没时间学习。
好在现在这方面的资讯很多,课程也很多,如果有心把财理理好,想想如何让资产增值,如何尽早实现财务自由,的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比如学习下怎样进行固定资产和股票、债券的组合,学习下家庭安全的财产配比是怎样的,学习下如何购买保险,如何给子女做教育储蓄,怎样给自己的养老提前做好准备等。
说起来都是泪,如果有更高的财商,不是应该在房价低谷时多买几套房子,收收房租,而不至于沦落到现在当房奴吗?如果财商够了,买股票时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跟风,也不至于遭遇腰斩的命运。
所以血泪的教训一定要传给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金钱观,理财从娃娃抓起,也势在必行。
四、放下执念,专注价值
最后,还是再灌点深夜煲了几个小时的鸡汤吧。
佛家说放下执念,我们说放下对金钱的执着。
有个企业家说,他在选拔公司高管或者合伙人的时候,往往会看这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如果他关注的焦点在于赚钱,那么他就不在考虑范围。而那些专注于事情本身,释放自己的激情,通过成功做成一件事获得内心满足,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也往往可以带来更多的回报。
真正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寻找到合适的结合点,然后暂时把对钱的渴求放下,一往无前地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甘愿付出,甘愿冒更大的风险,也情愿长时间的清贫,最后不管有没有成为有钱人,内心的满足与成长却是金钱无法比拟的。归根结底,钱不是终极目标。
如同巴菲特的一句话,“真正的成功是由内而外的,并有我们的特质和行为所决定。它来自我们的能力,热情,拼搏以及坚持所产生的神秘化学反应。真正的成功靠我们亲自赢得,它的价值也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断定。外界可以对我们施以金钱奖励,但不能用这种根深蒂固,更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成功来同化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