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写的。看到写作群里有朋友分享之后便把这本书名记下来,昨天去图书馆竟然找到了这本书。是本小书,146页,字数不多,今天利用闲余时间把它看完了。单单一天看完一本书这件事,都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松浦先生所说的两件事是“恐惧”和“寂寞”,这两个让我们看起来很不舒服的词,松浦先生竟然让我们去爱,表面看来有点为难我们,但是通篇读完,很多观点我都非常认可。性格有一部分和松浦老师相似,比如神经质,太害羞,胆小,过度谨慎。好吧,这些我都有。今天就继续总结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悟吧!毕竟,刻意的开始写书评,没有更好的发挥途径,就按部就班的来写。
1.“敞开心门”并非是广交朋友
在古典老师2016年初组织的“定制2016计划”的活动中,我对自己新年的目标列表,其中有一条就是打开自己。现在回想2015,其实已经开始打开自己了。
如松浦老师所说,“或许被讨厌的不安和寂寞”诸如此类的秘密,我们总是很难启齿,因为有时候说出来别人不见得愿意听,愿意听的人不见得能够理解。我们甚至担心自己说出来之后会被嘲笑,至于我们内心的一些秘密压抑到一个点的时候会让我们自己难以承受。这大概是我去年年初的状态吧!
庆幸的是,我因认识古风亭而进入一个妈妈成长群,在那里最初我只是一个看客,默默的看着各位妈妈们的倾诉,慢慢的发现原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个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品尝痛,原来还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陷入在各种烦恼中。我是一个慢热的人,不知道默默看了多久,也许在某一天被哪位妈妈的话触动,我也开始在那个群里敞开心扉,将自己认为的痛苦统统道出。这时候再回想,那时的成长群更多的像一个宽容的垃圾桶,不断的接受着我们各种负面情绪,无论怎样的愤怒和抱怨,在那里都鲜少有人指责,更多的是安慰和拥抱。我大概是从那里开始慢慢疗愈并成长的吧!
后来机缘巧合,我通过群里的妈妈又结识了张老师,一位大学教授兼心理咨询师督导师,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心理咨询。因为仅仅在成长群里倾诉自己的痛苦,虽然有所进步和提升,但是更希望有更专业的,引导和帮助让自己走出困境和迷惑。另外,我更迫切地希望自己改变。
就这样,我在网上认识到了一位好的心理咨询老师和一些和自己有同类似经历的朋友,与他们的结识就吸引力法则一样把对方吸引到自己身边来。
所以敞开心扉是要对那些与自己志趣相同、同频共振的人敞开,如果没办法满足这条,即便是亲人也还是自我保留吧!
2.喊穷的同时,是否考虑过自己有驾驭金钱的能力
“金钱这种东西,就像是非常难以驾驭的交通工具。要使用巨额的钱款,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认同了上面这段话,勇于反思的人就不会觉得自己为什么穷而别人为什么有钱了。
书中还有一句说的非常好:那些珍贵之物其实全都不属于你,不过是暂时寄放在你手上的东西或任务。其实根本没有一项属于自己。如果是大富翁,那也是别人信任这个人,相信他会把这笔钱有效地运用在社会上,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成功人士愿意于做慈善的原因。
换种方式来思考,有钱人之所以成为有钱人,是因为他们懂得合理分配资源。我之所以是穷人,是因为最起码每个月我仅有的那点薪水的财务账目都理不清,所以嘛,愿赌服输吧。
我决定,从今往后每月的记账要继续坚持并有所突破。
3.梦想要落地
我们之所以一直碌碌无为就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梦想,但是没有行动。
看到这段的时候,又想起了古典老师的“定制2016”,这个活动让我们制作的愿景图其实就是我们2016年的年度梦想,先找到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列出自己的一些行动,再把行动作为计划落实到每个季度。我把做好的愿景图贴在客厅里一个非常醒目的地方,时不时会过去看一下,特别是我锻炼身体的时候,对面就是愿景图上那个瘦瘦的美女,上面还写着“幸福是自己给的”,于是我锻炼的动力就更大了,毕竟幸福的前提是健康,如果再瘦一点就更好了。这种做法和松浦老师的把梦想写在纸上,有相似之处,经常看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就会输入到潜意识里,我们自然而然就会采取梦想有关的行动。
开始行动之后,无论未来的结果是怎样,在坚持的路上会越走越好,不管自己有没有进步,每天自己充实的坚持都会感觉到很有成就感。比如这两天双休,我连着两天看完两本书,并努力让自己写出读后感,而且能够完成后就觉得自己挺厉害的。
今天先写到这里。本来傍晚准备完成,结果写到一半,儿子饿了要吃饭,我去做饭给他吃。饭吃到一半,我被别人叫去救火帮忙改报告。好吧千年一遇,大周日的去公司。好在终于在今天晚上睡觉前写完。
祝自己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