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儿童,是坠落凡间的天使,他们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爱和理解。
近日,家长群一个妈妈沮丧地说:
“你们生的是孩子,我生的是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她哭起来作天作地,怎么哄都不行!”
另一个妈妈提醒,这类动不动就情绪崩溃,乱发脾气的孩子,有可能是高敏感儿童。
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5~20%的人都属于敏感人群。
相比普通孩子,他们更容易被外界刺激。
-
婴幼儿时期必须爸爸或妈妈抱着睡,放下会醒,有动静会醒;
-
随时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原地爆炸,见到陌生人、到了新环境,就哭得惊天动地,很难安抚;
-
跟认识的人打照面,会刻意关注对方的表情、动作,揣测对方的想法,被批评或参加集体活动前,会辗转难眠;
很少跟小伙伴一起玩,总是在一旁看着别人玩,或者一个人待在角落里看书、画画、听音乐。
这些异于常人的表现,让父母无数次想要改变他,得到的都是强烈的反抗。
这就是高敏感儿童,有许多让人头痛不已的特质:想太多、细节控、玻璃心、多愁善感……
但这些特质也是难能可贵的优点。
高敏感儿童,在4个方面更出众
最早提出“高敏感型人格”概念的,是心理学家伊莱恩·艾伦博士。
他认为,高敏感者就是天生具有敏锐感觉的一群人——这种敏感并非疾病,也不是障碍,更不是家长惯出来的,纯粹是天生具有的特质。
换句话说,敏感不是毛病,而是一种性格。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敏感的,只是程度和方式不同,而高敏感者位于整个光谱的极端。
哈佛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曾说:
那些敢于上天的宇航员们,极有可能不是高敏感者,但那些呆在控制室里一项项确认、最后按下发射键的科学家们,很有可能是高敏感者。
《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中也提到:
高敏感儿童,未来会成为科学家、咨询师、神学家、历史学家、律师、医生、护士、老师和艺术家。
因为他们拥有4种天赋。
第一,敏锐的洞察力。
敏感的孩子,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对声音、气味、光照、动作、表情很敏感,能轻易捕捉到别人看不见的细节。
第二,高度共情能力。
敏感的孩子,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对外部刺激和他人情绪十分机敏,能感同身受他人的痛苦和难处,拥有强烈的同理心。
一个高敏感儿童的妈妈讲过一件事。
三岁的儿子走过来,把眼镜递给了她。
妈妈吓了一跳,赶紧问儿子:“你怎么知道我在找眼镜?”
儿子回答:“我看到你一边打扫,一边东张西望,就觉得应该是在找眼镜。”
这就是高敏感儿童的独特之处。
第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敏感的孩子,天生收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强,喜欢思考和内省。
《大脑与行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明:
高敏感者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比一般人更深度、更精密。
第四,超乎常人的创造力。
敏感的孩子,享受独处,内心世界丰富,想法天马行空,拥有浓烈的艺术气质。
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比如导演李安、画家梵高、作家村上春树、苹果之父乔布斯等,都是高敏感者。
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将高敏感特质发挥到极致。
如何跟高敏感儿童和谐相处?
养育一个高度敏感儿童,家长要做的不是填平差异,而是接纳、适应、因势利导,找到跟他友好相处、相互配合的模式。
美国早教专家们进行过一个实验。
追踪1300个不同家庭新生儿的成长轨迹,其中一部分是高敏感儿童。
一年级时,高敏感儿童的发展呈现了两种极端,一部分成为了最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另一部分成了班里表现得最优秀的孩子。
深度了解后,专家们发现,家庭环境是产生差异的关键。
第一,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他们总是鸡蛋里挑骨头,比如苹果皮没有削干净、房间里有怪味、袜子的配色不好看……
家长要正视孩子的感受,认同他的不适感。
一档综艺节目中,每当小鱼儿发脾气时,妈妈胡可说的最多的就是“我知道”这个句式。
“我知道你想要这个玩具,拿不回家你很难过。”
“我知道你有点儿害怕,但你很勇敢。”
“我知道”三个字,看起来简单,却代表了接纳和共情,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
有了这个底气,发泄完负面情绪之后,小鱼儿就更容易接受和配合妈妈的建议。
当然也不能一味纵容,要有节制。
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家长也应该坦诚地跟孩子说出自己的顾虑和难处,这样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他就会懂得如何处理。
第二,真实地表达情绪、建立界限。
高敏感儿童具有超强的觉察能力,他们常常能快速觉察到家长自以为隐藏很好的情绪。
家长没有必要怕伤害孩子,或者迁就孩子,而故意压抑自己感情。
与其让孩子费心去猜,没有安全感,不如诚实面对自己的情绪,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界限,这样双方才可以更好地互相适应和理解。
第三,适当的鼓励,合理的保护。
经常会看到家长带孩子去玩攀爬类的游戏,孩子颤巍巍地站在高处哭着喊“不敢”,而父母一脸失望地在下面大声训斥。
面对新的环境,高敏感儿童必须经过慎重观察之后才能融入其中。
很多家长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对于孩子而言,这个刺激就已经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
建议家长能用孩子熟悉的细节做提醒,比如告诉孩子身上有安全带,底下也有防护网,鼓励他尝试着走完一小段,循序渐进,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长是孩子最大的保护伞,当孩子不习惯家里客人太多时,家长大可拿出保护的态度,允许他回自己的房间,并帮他找个理由拒绝聚会。
适当的鼓励和合理的保护,会让孩子感到更加放松,也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
第四,正视别人的眼光。
养育高敏感儿童,最大的挑战来源于别人看待孩子的眼光。
有些家长忌讳在孩子面前谈论关于敏感的话题,这样反而让孩子更加怀疑自己。
家长完全可以大方地告诉身边人“孩子不是不合群,只是更关注自己喜欢的事。”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这些话来保护自己。
也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细心谨慎就过分夸大他的特质,极度赞美他,让他活在众人的视线中,完全忽略他的感受,这样只会让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所有不一样的孩子都会引来别人的非议,家长应该摆正态度,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天赋”,相信自己的孩子未来定会大有作为。
如何激发出高敏感儿童天赋的一面?
敏感是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它会成为孩子的弱点还是优点,全看家长的教养方式。
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家长就能开启孩子的天赋,让他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
第一,帮助孩子提升自我形象。
高敏感儿童大多悲观,容易自我否定。
首先,家长要在语言上肯定孩子的特质,但不能过分夸大。
艾伦博士说:
“身为与众不同孩子的父母,要有不同于其他父母的觉悟。”
养育一个高敏感儿童,家长需要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好的眼睛。
敏感跟任何一种特质一样,都是人性的一种,都有正反面。
“想太多”说明孩子“思虑周全”;
“情绪化”说明孩子“情感丰富”;
“玻璃心”说明孩子“观察能力强”……
家长要做的不是填平差异,而是因势引导。
比如对孩子说“今天玩了一天,你是不是累坏了,那是因为你注意到了所有的事”,让孩子明白,敏感并没有错。
其次,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需求、意见、喜好和决定,让他认同自己。
针对孩子的缺点指出他的一个优点,比如孩子体育不太好,家长可以说“我知道你不太擅长体育,你很会画画,梵高也不会打球呢。”
自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高敏感儿童总是害怕高估自己,家长的鼓励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未来他才能走得更远。
第二,帮助孩子降低羞耻感。
对高敏感儿童而言,一点点羞耻都会打垮他们。
有些家长对孩子感到失望,可能会说“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也管不了你”。
还有些家长习惯用羞辱的方式管教孩子“你怎么这么笨”,甚至有人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为什么你不能像某某一样”。
羞耻感常常让高敏感儿童陷入负面情绪中。心中有爱,才能看得见生活的美好,越是敏感的孩子越需要更多的爱来消解负能量。
所以呢,家长对孩子再失望,也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而要肯定孩子的独特性。
第三,学会有智慧地处罚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对待高敏感儿童,要温和,不能打,不能惩罚。
孩子都会犯错,过分纵容不是明智的选择。
虽然敏感特性是天生的,如果家长把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扔到“高需求”的筐里,听之任之,不对孩子耐心和坚持引导,他很可能就会往“熊孩子”的方向发展。
管教高敏感儿童,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比如在家里不可以大声喊叫、骂脏话、打人等,同时告诉他制定规则的原因,让他从心底接受。
惩罚之前,家长先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千万不要上纲上线,拿陈年的旧事说事儿。
惩罚高敏感儿童时,家长需要格外注意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已经过度激动了,那就先让他冷静下来,给他20分钟的时间平复心情,切忌持续刺激,说出“你给我等着”之类威胁的话。
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说
“一定是因为你内心渴求一个独特的孩子,上天才赐给你这样神奇的礼物。”
养育一个高敏感儿童,你会面临无数个濒临崩溃的时刻。只要你愿意去接纳孩子、激发孩子,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缓慢生长,相信天性敏感的他,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