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3日,研一的寒假。我在完成自己的第一篇小论文时的间隙注册了简书,决定把这里作为记录转行路上的各种心得感受、学到的知识技能的驿站。
在我的认知里简书的体验还算不错,不会有登录和跳转app的流氓行为,这样或许会便于贴上一个链接就可以让别人看到这些文字。我也有一个公众号,但在尚未同导师商量的情况下,在那样一个尽是熟人的场合袒露转行的想法或许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所以还是选择另辟一片天地。
一两页简历或许很难说清楚转行的心路历程、为了转向新行业付出了哪些努力,而这些问题在找实习和工作时大概率是会被提及的,因此这些手记也可以作为简历的补充,帮助我为各种挑战做好准备。
一开始,这里或许会像一个冗长的个人陈述,因为对于新行业来说我还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小白,就像没有技能、没有作品集、没有实习经历的我,如果现在立刻参加一场面试,大概只能空谈一腔热血而已。但随着不断深入地自学和了解行业,相信这里会有越来越多有价值的内容。
我是南京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一名在读学生,将于2024年毕业。我想去游戏行业做一名技术美术。
从志愿落地的那个夏天算起,我在这个专业已经学习了五年半。途中幸运地获得了保研资格,因此还将在这个专业继续学习两年半。城乡规划是我的第四志愿,前三个分别是计科、软件、电子。填报城乡规划的原因之一是我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小时候去新华书店最喜欢呆着的两个区域,一个是乐谱,一个是地图。在那个对专业并没有明确认识的时候,我推测或许今后的工作就是制作这些花花绿绿的地图吧,那样也不错。尽管有着对未能进入计科软件电子的失落,但还是尝试接受这个“Plan D”。
在大一转专业的窗口期,犹豫之后还是选择了继续。与其说选择,不如说因为迟迟没有选择而放过了这次机会。在谋划着转行的现在看来,真是大学以来最大的遗憾。当时的建筑规划行业还算中规中矩、自己留存着一些兴趣作为安慰,加上转专业所需要的额外付出,终究没有下定决心。事实上班上有两位同学转专业成功,证明这并非不可能。
本升硕的时候依然没有跨专业。部分原因是父母对自己的学历期望是硕士,所以我选择以最稳妥的方式读研,凭借着还行的成绩保研到本专业。但身边依然有同学成功跨考上岸,比如我的室友。保研似乎成了包袱,束缚住了跨专业的手脚。我非常钦佩转专业成功的朋友们的决断力和放手一搏的毅力,后悔自己的懒惰与优柔寡断。
与此同时,行业体现出下行的趋势,或者说,接触到更多负面的信息。加上实习、论文、作业里产生的怀疑和厌倦,五年来接受规划专业的努力宣告失败。五年前志愿的火种尚存,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下定决心,不再让遗憾重演。
曾经对于规划专业的设想是城市的设计者、建设者,是政府的智囊团,是有理想抱负的。但实际的情况是很难有发挥的空间,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充当甲方的传声筒、甲方意图合法化流程上必要的环节而已。比如正在进行的一个产业园规划项目,是街道一把手的意图,在初稿已经给出后,甚至规划边界还在改了又改,年关将至各级政府都在发文,都要求纳入到成果中。这让我没有任何获得感成就感,认清现实之后,规划不过是个普通的服务行业罢了。权力和资本没有给理想和真理多少出路,我不想毫无主见地服务,我向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晚吗?晚了。眼看着身边的同学踏进另一个赛道,自己却浑浑噩噩,恨晚。早吗?还有两年半,还有许多人像我一样为进入理想的行业而努力着。
互联网细分领域众多,为什么是游戏、为什么是TA?显然,自己在coding上与科班同学的差距难以缩小,因此非开发岗是更合适的选择,比如不少其他专业转行到互联网的同学会选择做产品经理。相比之下,游戏是我更了解,也更热爱的“产品”。其实只要玩过,人人对于游戏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理解,不是吗?这一点倒是很像规划,因为人人都住在城市或乡村里、大部分人都会面对买房这件大事。从招聘的岗位看,游戏开发团队的岗位大概可以分成程序、美术、策划三类。程序首先被排除。美术的话,本科期间的设计课没少用建模渲染软件,也学过两个学期的美术课,无论是操作还是审美上,算是有一定基础。在进一步了解细分岗位后,我发现了TA。不考虑现在我与这一岗位要求的差距,我感到TA的工作就是如果我进入一个游戏团队,最愿意做、也最能胜任的事情。
他是美术和程序的桥梁,把策划、原画的idea用各种方法、可以接受的成本表现出来,打通从DCC到shading到关卡等整个流程的管线,并用工具提升开发效率,减轻程序的负担。许多教程、经验、交流贴会说TA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岗位,并没有成体系的培养路线,最相关的专业可能是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情况是从开发岗或美术岗转型到TA,由此产生了“程序向TA”和“美术向TA”的说法。这说明TA是需要经验积累的,无论是程序的还是美术的,因而校招很少有TA岗位开放。
我觉得这种TA的分野其实是好的,一专多能应该是TA的最佳状态。技术和美术是两个跨度很大的领域,因此很难双修。让技术迈出一步、美术也迈出一步,在TA这一“缓冲区”内,大家有互通的语言,沟通交流的效率提高,于是创意能够更好地落地实现——对接沟通也是TA的职责之一(规划专业很擅长做这件事情)。如果今后真的形成了一个“TA”专业,像城市规划这种“综合性专业”一样,我反而会质疑其可行性:究竟是两样都行还是两样都不行?
如果将我自己分类,我会走向美术那边。但哪怕是美术院校毕业都很难直接成为TA,何况是我呢?因此TA应当是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基于我在规划专业学到的知识技能,我打算从场景/地编做起,从地形、建筑开始,逐步向程序化生成向TA转型,做游戏世界的“规划师”。
我知道我对游戏行业的认知还很浅薄,想象中的工作状态一定与实际有所出入。从理想的角度来说,相比在现实世界中被束缚住手脚,不如在游戏世界里天马行空;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游戏行业一定是比规划行业更有朝气的,同样的工资和工作强度,为什么不选择做更喜欢的事情呢?
毫不意外地,在任何时候选择转行都会或多或少受到质疑。比如妈妈会提醒道,如何确定游戏行业就是你想要的工作、如果后悔呢?我的回答是,但我确定规划行业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自己做出的选择,一定比“第四志愿”更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而且相比进入游戏行业之后的后悔,我更害怕为安于现状、不求改变而后悔一辈子。但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尽早实习,这个暑假就实习。这也是我从现在开始写下这些文字的原因。
知道我想转行的朋友们多是支持。这或许是家人与友人的不同,亦或许是两代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