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了一些工业产品和软件领域的微创新,这些微创新在没有对产品核心功能做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针对产品的某个痛点做出很好的优化,结果却能够收获奇效,比如输入法调用通讯录,如果输入通讯录纪录里的人名,则可以自动选择喷入手机号。再比如饮水机增加一个带品牌logo 的瞄准灯,解决了杯子对不准出水口的痛点。
但现在也有一些产品,打着“微创新”的幌子,实际上却是“伪创新”,以为解决了用户痛点,实际上却存在比较大的主观性,甚至可能还会因为这些创新影响了用户体验,那就得不偿失了。
首先就要吐槽一下曾经的互联网电视的领军者-乐视电视了,不过我这绝对不是墙倒众人推,趁乐视不行了冲上去打太平拳,而是因为乐视电视的“微创新”,在特定的场景下,真的给我造成了很大的使用困扰。
事情是这样子的:我2017年年会上中奖获得了一台乐视电视,乐视电视超薄超窄边框的造型征服了我,更何况还送了我几年的乐视会员,我当时很喜欢这台电视,特意放在卧室里,平时使用时除了开机时几分钟的广告外基本没有碰到过问题,直到有一天:
那天遥控器突然找不到了,我找遍了卧室每个角落也寻不见,而此时乐视电视处于物理开机且待机状态。
于是我马上到乐视电视上找开关键,还真有,于是想像普通电视一样,通过物理关机再开机来回到播放状态,但关机再开机后,等了五秒钟。。。发现还是黑屏,再仔细看状态灯,发现还是待机状态。
这不科学啊!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于是重复关机、开机,拔电源、插电源,它仍顽固地处于待机状态。
于是跑去客厅试了一下其他品牌的电视:遥控器待机状态下物理关机-》再重新开机-》进入工作状态,看来贾跃亭是帮乐视电视做了“微创新”啊。
上网搜了一下“不用遥控器怎么控制乐视电视开机”,找到解决办法是下载一个乐视电视控制App,但再次让人崩溃的是,需要在乐视电视上进行配置才能使用这个App。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一个人碰到,我在搜索解决方案时在搜索结果中看到了大量的用户对这个设计的吐槽,有些找不到遥控器或遥控器坏了的难兄难弟们,还给出了比较少儿不宜的用户反馈,或很不礼貌地直接问候了贾总。
好在后来过了几天遥控器又找到了,否则除了再买一个乐视遥控器我想不到其他的替代方案。
贾跃亭在设计这种开机方式时,可能没有考虑过这种场景下的使用,当然也有可能基于他的“我不是一台电视而是一台超级生态系统电视”理念,直接认为就像鼠标和键盘是PC的标准外设一样,他把遥控器作为一个标准外设从而认为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但真的不需要考虑吗?
再举几个软件上的“伪创新”的例子:
1. iPhone上的“摇动手机撤销键入”功能
iPhone在编辑短信等系统自带应用时,允许用户在输入或删除一段文字后,用摇一摇的交互形式回复到上一步输入状态。
这个交互行为的可发现性非常低,交互行为成本和费力度非常高,编辑文字的时候用户要么不知道有这个功能,要么记不起来这个功能,但在某些场景下如编辑文字时不小心摇动了手机或在晃动的交通工具上,这个“创新”却非常干扰,不断的弹窗不断地打断用户当前操作。
2. 某看书App的“摇动手机停止播放听书”功能
一直很喜欢用某看书App的“听书”功能,而开机状态下要暂停听书比较麻烦,需要先把它调到前台显示,然后点击“暂停”。可能官方也发现了这个用户痛点,给出了一个“摇动手机停止播放”的“微创新”,结果和前面iPhone的“摇动手机撤销键入”一样,让用户在某些使用场景下非常干扰,比如走路或颠簸的交通工具上,不断地引发错误的暂停。
最后这个看书App自己也认识到了问题,或是接到了用户投诉,终止了这个“微创新”。
总体来说,创新随处可见,触手可及,但真正找到能够抓住用户痛点,同时又不会给用户使用产品造成困扰的“微创新”却很难,如果一个创新并没有解决用户使用时的痛点,却可能会在某个特定场景下造成用户很大的使用困扰,那这样的创新只能是“伪创新”。
因为让用户满意的用户体验,需要“润物细无声”,需要天长日久地慢慢感动用户,而对用户体验粗暴的践踏,只要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