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起,信手翻閱微信,看到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成员杨军辉老师写的《作文教学的序列哪里来》一文。曹老师热爱语文,严谨勤奋,研究“真语文”,是真的语文人。曾经有一天,我阅读了他公众号一年多的每一篇文章,深深受益。他工作室旗下的每一名老师,都有他身上的品质——谦虚、好学、精进、磨砺,张永娟、田玲、张宏等,每一个都是真做教育,做真教育的实践者。
今日阅读杨老师的文章,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执着与深思,对作文教学的改进与探索。想起自己做语文教师时的点滴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也有需要学习长进之处(因本人是小学语文老师,所以仅列举小学课例)。是为回顾记录,亦是思考改进。
作文指导课“指导什么”?
听过很多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指导很细,也很有条理,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重视文章结构分析,比如如何审题、如何分段每段写什么、如何点题升华结尾;第二种是对写作方法进行很细的指导,结合单元主体课文的写法或训练要点,进行详细的指导,告诉孩子如何写。教师精心设计了指导过程,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指导写作。
我的习作指导课以审题和内容指导为主。我会引导学生寻找题眼,生发联想,打开思维和视野去思考习作主题的生发点、开篇的落脚点。多年语文教学,我发现孩子们之所以写不出打动教师的文章,主要是内容枯燥乏味没意思,抄背瞎编凑数字,这样的文章如何打动读者和教师?于是,我带领学生开阔地想、大胆地说、横纵联合去想象。指导课一般我会用5分钟让孩子们自己寻找写作素材,然后用20多分钟的时间去相互交流。小学三年级有一单元的作文题目是“声音”,很多孩子被单元主题课文《你一定会听到的》等限定,不知道写什么,想到的不会写具体。我引导孩子们先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再找出这个声音的内涵,如妈妈的唠叨声背后表达的情感,钢琴声里的哭诉,鞭炮声里的快乐与麻烦等。
这样的交流对小学生来说实用、可学,让有素材可选的孩子梳理思路,启发选材不好的孩子重新筛选,让无话可说的孩子可借鉴可效仿。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孩子从有顺序地说到有条理地写,从囫囵吞枣说到针对细节写,从流水账似的说到抓住关键写。这样的指导,让孩子们的习作有话可说,尽量说自己的话,千篇一律现象很少。
作文写作课“教师做什么”?
写作,是一个人静心与自己、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多年的习惯是,学生写作,我也写作,也就是很多老师说的“下水文”。我很少在写作指导课上去读范文,我觉得那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拘泥于范文而缩手缩脚不敢表达,似乎与范文不同就不合格。在习作完成后,我也不是先读我的文章,我会将我的文章奖励给完成习作速度快和习作水平高的孩子“优先阅读”,这小小的奖励会起到大大的效果——习作速度要提升,习作水平要提升。这就好比博比特提出的“游戏阶段的教育经验”——“在这个阶段上,不应该有意识地学习事实——因为,我们所想要的学习,远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就能达到的;而许多同等重要的东西,全然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事实性学习就获得。”
类似于这样的做法,我在讲评课会经常用到。
写完下水文,我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阅览”已经完成的学生作文。还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跟孩子们说,“写作就跟吃饭一样正常,把你想的写出来就行”,所以每日一篇随笔(我没说作文,是怕吓住孩子,以致我们班每个孩子都知道天天有“随笔”作业),这给我很大的一项工作量,那就是批阅作文。学生写了教师不看等于白写了,你不看他就应付,会更糟糕。我每天早读提前半小时进班,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作文分类,有时两档——50分和100分,有时加一档——80分,有时只选择过关的,其余一律重写。当堂完成的作文,我会依据完成速度进行“简阅”与“详阅”。“简阅”的是符合要求的、一直属于优秀作文的,“详阅”的是有亮点、有问题、需要“临时关注的”。红笔不离手,随时圈划写,这是我的法宝。孩子们很期待我的眉批、题批、间批、红花、星星、分数、笑脸……我曾窃喜,这就是语文老师的成功。
作文讲评课“讲评什么”?
记得教导主任听过我的作文讲评课后说,讲评课都这么有意思?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我已经忘记当时讲评课的主要内容了,只记得她对“有些话可以用省略号代替,写文章要留白”印象特别深,说她也想写一篇文章。
杨军辉老师的讲评课内容充实、丰富,适合中学生,同样值得小学老师借鉴。评优析劣说改进,是讲评课的三大要素。“评优”,角度很多,但在“析劣”上,我会有“吸睛之术”。常规的表达失误、常识性失误,我会在全班宣读,让孩子们自己谈问题来修改,特色的表达需要广而告之让全班孩子学习。更多时候,评论员不是我,而是学生。在评论他人的过程中,习得写的方法、评的方法、说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讲评课上得生动有趣,有启发性,有指导性,能够回味能够引起重视不犯同样的错误才是好的讲评课。
作文“重指导”还是“重讲评”?
在指导课和讲评课上,我选择讲评重于指导。因为写作前的指导是空对空的指导,教师即便准备得再充分安排得再巧妙,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它都是处于被动接受和假想状态的,而习作完成后学生手里有了文本,有了做前指导与做后对比,这时候再去讲评,会更加有的放矢,学生也会按照老师的讲评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作品,所以指导课要花费心思,讲评课更应该花费心思。可以说,指导导三分,讲评评五分,如果讲评课发挥出指导具体、一针见血、有的放矢的作用,对于孩子发现、认识自己的作品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胜过言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