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月,正是春风和煦的大好季节。我有幸参加了社区的一次组织活动,去浙北名镇--南浔,重温红军长征路线,既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又领略了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
十六日上午八时许,我们乘坐大巴车一路向北,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南浔。
根据组织安排,我们上午去的是南浔文园,那里有红军长征追踪馆和徐迟纪念馆。
来自浙苏皖赣的大小组团,齐聚在文园,门外人头攒动。红色打卡地的美名,由此可见一斑。
红军长征追踪馆以《经济日报》南浔籍记者罗开富先生重走长征路为主线和依据建馆。亲历长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中央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张爱萍将军专门为该馆题名。馆内主要采用多媒体、场景模拟、幻影成像、超现实仿真雕像等先进的展陈手段,融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生动地展示了壮观的长征路线、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三军会师、重走长征路、徐解秀与红军的故事及国外知名人士对红军长征的评价,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那一段血与火的辉煌历史。
徐迟,当代作家。1914年生于南浔,1996年逝于武汉。徐迟先生一生涉足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翻译、编辑,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评论,以及《红楼梦》、《楚辞》研究等多个领域,成就非凡。其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开创了我国报告文学的新纪元,并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徐迟的父亲徐一冰、母亲陶雅莲都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1908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体操学校,1914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体育刊物《体育杂志》,1915年创办了南浔贫儿院。徐迟弟弟徐舜寿是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击1号)的总设计师,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迟先生铜像由湖北雕塑家陈育村塑造。雕塑家捕捉住徐迟写作时凝神思考的姿态,极为传神地刻划出徐迟先生浪漫、儒雅的诗人气质。
下午,我们又去了南浔古镇景点,江南水乡的隽永飘逸,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南浔自古以来便是湖州的经济文化重镇,自两宋时期便以盛产优质生丝闻名,明清时期成为典型的江南丝绸市镇,出产的辑里丝成为皇家织造的指定原料。近代,以上海开埠为契机,南浔较早地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丝商迅速崛起,涌现了刘镛、顾乾麟、庞元济、张静江、金城等一批重要历史人物。南浔古镇内拥有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尊德堂、大运河(江南运河南浔段、南浔丝业会馆及丝商建筑)等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氏旧宅、南浔粮站总粮仓、通津桥、洪济桥、颖园、述园快阁、董氏世德堂、寿俊堂等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兴福桥、通利桥、新民桥等3处市级文保点,生计米行、刘氏景德堂旧址、周庆云旧宅等21处历史建筑。古镇内传统民居清丽典雅、别致内蕴,大宅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大胆而巧妙地渗透和融合西方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宅第建筑艺术。
嘉业藏书楼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嘉业藏书楼藏书最丰时有宋元明清各种古籍16万册,60万卷。1949年江南解放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2001年7月嘉业藏书楼被列入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莲庄位于南浔镇西南万古桥西,为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地27亩,因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小莲庄与嘉业藏书楼毗邻,园外为鹧鸪溪。内园以荷花池为中心,山叠石而垒,亭踞山而榭依水,且风格各异,各处建筑分别成景,实为江南园林之佳构。2001年7月,小莲庄被列为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间楼位于南浔东,是至今江南保存最完好的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百间楼相传为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而建的居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顺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各楼之间均有形式各异的封火山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与映在河水中的倒影,连同隐约的渔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上人家的画卷。
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亲沐西风的刘镛第三子刘梯青所建。这座几乎以欧洲建筑为范本的两屋建筑,能出现在百年前,尤其是出现在这个江南小镇上,是十分罕见的,证实了这座千年古镇的时尚追求和开明开放的胸襟。
千年古桥、百年民居,豪门巨宅、经典园林,象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弹奏出引人入胜、特立独行的动人曲调;恪守传统、超越时代、兼容海派的建筑风格和风貌,使得中西方文化在南浔古镇激情碰撞。中西合璧的经典建筑、庭院深深的名人旧宅、如诗如画的小桥流水和古色古香的传统街巷,无一不让你感受到当年南浔古镇的繁华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