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感性的时候多,理性的时候少一些。因为理性很多时候是痛苦的。例如延迟满足这无疑是理性的,但是要放弃当下瞬时的满足却是很难的抉择。例如坚持储蓄是理性的,但是“今宵有酒今宵醉”让人听起来的确是酣畅淋漓。
所以学会理性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过于理性有时便显得无趣,按部就班,毫无新意。就正如短视频中的机器做饭,一个长长的走廊里一堆机械臂在来回舞动,也能做好一顿餐食。但是所谓的人间烟火气却未曾见到半分。所以现在想想人们在购物尤其是吃饭的时候,除了提供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之外,还能提供很多的情绪价值。
中国自古以来关于吃的规矩种类很多。所以对于吃的讲究便多了起来,甚至在短视频中很多“吃播”也颇为盛行。有的是以量取胜,有的是走南闯北,有的展示令人咋舌的天价饭菜。更有先前的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更是成为了巨大的IP,让很多地方成为了大家旅游必到的网红打卡地。
但是最近短视频上爆火的一些视频指出,人要想长寿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饥饿”的状态,这是不知道科学依据在什么地方。但是刚才查了查,的确在俗语中有“饭吃八分饱,不用把医找”这一句。
这就和上面所说的延迟满足联系了起来,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现在想起了“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畅快。但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天赋这东西实在是模仿不来。对了改天从AI上试试写一首喝酒的诗能写成什么样子。
因为内心觉得电脑理性更多一些吧,所以现在想想“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些都是一些极致理性的人,包括段永平说的做一件事想一想十年之后再看这件事怎么样,长期主义。尹烨所说的“绝对自律导致绝对自由”。(其实人最怕写长文章,因为这样就会把自己的见识暴露的一览无余。)
在周围看的很多书,其实很多人在一件事情上进行深入思考,能够给大家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人这种人就已经很牛了,如果他说的知道的人很少而且可以穿过时间长廊。这些人绝对是在历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大人物。
自己不敢去奢望有什么大成就,把手头的事情琢磨的差不多自己就已经觉得很不错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现在看来,当初的自己就是把这些话停留在韵律美和画面感了,苏东坡还是一个思维特别深刻的超级大牛。今天写在这里,改天再仔细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