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这就造成了大量孩子留守家中的社会现象。
在近段时间,笔者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了解到大量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在面临教育时,存在家庭监管不力、家长教育态度消极、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政府加强农村小学教育投入、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加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些留守儿童。
在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的人口流动超过一亿,大量的青年人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家中,由此,形成了一种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今天,笔者就来谈一谈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形成原因
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是时代的热门话题,那么留守儿童是怎么形成的呢?以下是笔者的几个观点:
一是经济的增长,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于是出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这些剩余劳动力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高的工资而进军沿海地区,但是又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养活子女,而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中,由家里的老人照看,这是留守儿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政策要求,没有当地户口想在当地上学是非常麻烦的。家长在离开农村,前往大城市时,也不是没有想过带上自己的孩子,但是没有本地户口的孩子想在外地上学是非常麻烦的,什么积分入户、人次引进、积分入学等等。且不说庞大的费用,就是手续复杂,也不是平常人想要去做的。因为政策这也是留守儿童多的一大原因。
三是学费问题。就盐亭县榉溪小学来看,一学期杂七杂八总共三千七,但是到了沿海地区往往以万起步,这并不是一个在外打工的寻常农村人所能够承担的。除此之外,还有校服、伙食费、代管费等等。就榉溪小学而言,伙食费一个月两百多块钱,平均一天十元,但是在沿海地区的学效,想要那么低的费用,无异于痴人说梦。所有费用问题又留守儿童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问题
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笔者整理了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在儿童进行教育时家庭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笔者们都知道,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其实孩子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家中的,而也只有家庭教育是具有终生性的,所有家庭的教育往往是举足轻重的。然而在年轻家长外出务工,没有办法回家时,只有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管教,却还是不够的。老一辈的人带孩子,只能够是保证:“孩子活着,身体健康就行。”却并不能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就拿最近的一件事来说,在一次家庭作业的完成中,全班13个人,就有5个人没有完成,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完成,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都是说,没有人叫他们写。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家人没有重视教育,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管。对于一些自控力强的孩子或许影响会小一些,但是对于那些自控力差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毁灭。
二是家长教育态度消极。这里说的家长,不仅仅是外出务工的家长,还有在家带孩子的老人家。说件真实发生的事,在一次周末买菜的时候,笔者遇见了一个孩子的家长,是一位老奶奶,他很热情,一上来就拉住笔者说:“笔者家孩子笔者们管不到,他只听你们老师的,麻烦你多帮笔者管管。”一句孩子不听话,一句多帮忙管管,就将自己从孩子的教育中摘得干干净净,这样消极得态度,是农村大部分家长的现实写照。还有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却从没有跟老师进行过一次通话,没有问过一次自己孩子的成绩、生活和心理。这是现在留守儿童家长对待教育的消极态度。
三是农村学校教育资源不足。这其中,第一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有些农村学校在编老师有二十多个,但是真正在岗的老师其实只有十几个。这就导致教师课多,忙碌,并不能准确及时的感受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不能够及时的提供帮助。再加上,农村学校的一般都是老教师,并不能够满足一些学生想要发展特长的需求。第二就是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一个正规的跑道,还有的农村学校甚至没有一些基本的体育器材。可以说,农村学校相比城市里的学校就好比珍珠与明月。
三、留守儿童的解决办法
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让人头疼,那么笔者们又该怎么做,才能够让这些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童年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是当地政府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投入。为了解决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的不足,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校园基础设施,保证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环境。其次,对于在编不在岗的教师予以召回,或者找代课老师,以确保学校师资资源足够。
二是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想要强化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就必须改变家长对于教育的消极态度。可以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学生的学习从来不是学校一个机构的事,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事,转变家长的思想。除此之外,还要告诉家长怎么做,怎么去监督学生。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对学生布置一些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小任务,以此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当家长有了正确的教育态度,就可以相家长提议,在外出安排上,父母应尽量维持家庭功能得完备,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而在外务工也应当尽量增加回家的频率,或者是通过各种通讯工具来与孩子沟通,也可以和老师多进行沟通,多种方式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这样,才能够充分的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
三是希望有大量务工的城市能够放宽政策。那些拥有大量务工的当地政府,能够制定优惠的政策,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就近入学。让留守儿童得以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留守儿童,是时代的产物,笔者们应该去正视它,去解决它,而能够做到的,除了政府,还有笔者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每一位家长。重视它,不歧视它,让这些留守儿童快乐幸福的成长吧,让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是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