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有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自自身。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应对外界的权利,也要为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负责。
负责,并不是沉重、负担的意思;负责,是将最终解释权掌握自己手上。
举个例子: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微信文章,推送给一个日报社的记者看,他看完之后,直接就说,文章有些地方太深奥,而且说教,他作为读者感觉读起来不轻松尤其是还引用一些心理学家的话,很费脑筋,因为微信本来就是闲下来,躺在床上看的东西,人往往喜欢看些轻松点的。我听了之后,大脑里第一反应就是,是文章太深奥,还是你脑子太简单了,而且躺在床上看,多么不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虽然现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我回馈给对方的当然不这么直接了,我就说:有吗,不是吧,现在很多微信文章走的路线都很深入,当我辩解完以后,他接下来的话让我更气愤了,他说我是读者,我是你服务的对象,我是这么感觉的呀。我当时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没有反击,但心里不好受。
过了几天,他给我推送了一篇比较有文学性的文章,题目叫【带着诗歌去踏春】开往春天的马,他很想在我面前证明一下他自己的实力,其中尤其强调了下面这首诗他最满意:东风不避人,悄然入山门。花雨满天下,山中不落尘。看完之后,我的回馈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这些文章没有感觉,可能是太美了吧,我不是很喜欢太美好的东西,我喜欢哲思、深挖一些东西吧,我觉得好的文章不是美词的堆积,溢美就会让人感觉浓妆素裹,像加糖加多了一般。
我又把他的文章给我两个同事看了以后,他们的评价是,如果他们是十几岁的青春期会喜欢这个,另一个同事评价是看这种文章的时候脑子里没有东西。我后来反思到,其实,每个人喜欢看的风格都不一样,我把哲思类的文章给一个追求诗和远方的观众看,他当然觉得头大了。反之,我当然觉得他的作品虽美,但有些太清凉无感了。
【A2】规划今后的该怎么应用?
第一个案例,当我接收到别人评价我文章的时候,我会感受自己内在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情绪,看到对方的需求。例如,你说我文章让你读起来不轻松,我感到挺失落的,其实我很想听到你对我文章进步的积极评价和鼓励。大概你不太喜欢这类的文章,所以才有此类感受吧,不过,你说的有道理,我要学会深入浅出,大道至简。
第二个案例,当我评价别人文章的时候1.感受到对方想要获得认可的需求后,给予对方积极的肯定,文章总有亮点,要有善于发现亮点的态度2.感受自我内在的需求,表达我自己对于文章喜好的看法3.感受对方希望提升的需求,给予文章客观的评价和建议4.感受对方需要获得继续写下去的动力,给予对方积极的鼓励。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