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问我,你有什么爱好时,我会小声的说,我喜欢读书。家里的书柜装的满满的都是书,可是当自己闲下来,看着那一层层的书发呆,问自己,哪本书才真正属于我,很多书看过了,可是看过记不住,好像又还给作者了,就像小时候读书,毕业一切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看了《这样读书就够了》原来读书是以我为中心,将书中的内容拆为己用——分析和整理书中的信息、追问与反思经验、内化与应用知识。我对拆书有了更深的理解,看书看的是架构,拆书拆的内涵;看书看的是别人的思想,拆书,拆的是自己的收获。起初看书为了自己能够成长,可是当我看完书,却成了和朋友炫耀的数字。真正的成长是从外向内,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别人的案例变成自己处理问题的假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养成了睡觉前会看一会儿书的习惯,可能自己内心觉得看书会让自己更快的进入睡眠状态,就这样坚持了几年。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聚会,大家聊到最近在看的《沟通的方法》这本书,我就随口说了一句,我也在看,朋友问我,这本书你觉得怎么样,我就随口说了一句写的挺好的,挺实用的,我就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大脑一片空白,好像除了书名,什么内容都记不住了,这时候一位朋友上前解围,说了自己看这本书的感受,还不停的和大家互动,才缓解了尴尬的氛围,当时我还羡慕了一下我的这位朋友,看书的方法真好。读完这本书,我反思自己的读书方法,原来的我以知识为中心,用考试的逻辑整理书中的内容。而成年人读书,应该以为自己所用为核心,不断的问自己这个知识点我如何能够用起来。原来的我,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认真看,有时候读完一本书要两个月之久,等读完的时候,前面写的什么已经忘记了,而成年人读书,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读,并对内容进行概述。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联系自己的过往生活,回想自己遇到书中提到类似的场景是如何做的,问题出在哪,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并将这种方法讲给别人。
目标:在一年内,我要完成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我要用原文片段中学到的行为模式化的方法,写出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发现和总结的规律。
行动计划:
1、周一、三、五早上六点起来,在家里用RIA方法写出一张读书便签;写便签的内容是前一天选出来的,主要针对以学习为主题的。
2、每周将写好的便签进行分类,比如概念、故事、规律等;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的主题下写出相关的内容,提高成书的效率。
3、周末自己选出写的最满意的便签录制成短视频;录制视频是为了加强自己写的内容更容易传播和理解,通过视频的录制不断修改内容。
4、根据视频不断迭代便签内容;提升自己使用RIA方法。
5、每个月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插图,丰富书的可看性和理解性;
6、这本书计划在2024年9月1日前完成,可根据实际情况延迟两个月。成书后可发给朋友们进行交流探讨,不断完善书中内容,直到自己满意,完成自己写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