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两种情况下脑子挺好用,上厕所时和生病时。在这两个时间,社会行为让位于个体生物行为,我的脑子就派上用场了,要不然规则、习俗和命令总是代替脑子去指导行为,一般派不上用场。这几天因为嘴馋吃了几支雪糕,拉稀跑肚成了个软脚蟹,厕上和病榻上的时间就格外多,脑子就分外活跃了。
我这个人嘴和脑子常断线,记得高中的时候,那刻薄的死党跟我说:“你说话是只经过大腿吗?”冷静下来分析了一下,我的脑子还是挺正经严肃的,可惜有时缺乏对嘴巴的控制,导致嘴巴往外吐泡泡、胡咧咧,脑子上线了就会对嘴巴进行一番批判,最近这两天脑子时刻在线,我就深深反思了这个问题,发现95%的话没必要说,非常羞愧。脑子精力好,顺便把耳朵也批判了一通,耳朵没有受控,听到的统统拾进脑子里,脑子醒了,大发雷霆,把那一通垃圾扔了出来,原来98%的话都是垃圾。
脑子真是个好东西呀。嘴巴和耳朵当道的时代,脑子稍稍一出面就让我想跪,可能是物以稀为贵。
嘴巴当道,意见领袖们特别理直气壮的登场,后头各有信徒膜拜。这几天翻了下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唐晶是好闺蜜》《唐晶是坏闺蜜》《贺涵是好男人》《贺涵是渣男》……(题目更有煽动力,记不住,就这意思)原来是一部小说改编的一部烂剧引发的蹭热度意见领袖们又崛起了。我就不说这些理论怎么样,可是对本身就是“纯属虚构,如有深信,纯属傻逼”的电视剧,以此为论点或论据展开的论证是不是有点……可是呢,耳朵教信徒们纷纷听进去了,搞得有点混乱。
在我当耳朵信徒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人格分裂了。总是自己分裂出两种意见掐架,然后整个人像个神经病,让人摸不着头脑——突然有一天看淡世事繁华,想要淡泊名利,突然有一天又觉得有钱有势才爽;突然有一天觉得单身万岁,忽然有一天觉得找个伴侣很重要;突然有一天觉得父母的话不用听,突然有一天又觉得不顺从父母有负罪感;突然看见说管不住身材就管不住人生,又突然有一天觉得自由奔放放飞自我挺好的……终于脑子当道了,我才觉得知行合一,灵魂归位。
所以经历了分裂的我挺恨那些只顾咧咧不考虑后果的意见领袖们的。怎么想的自己知道就行了,干嘛要上纲上线指导人生?整的未婚年轻人一边听着“单身是增值的做好时机”自慰一边又听着“好的爱情让你增值”而焦虑。还苦口婆心的,打着“你们快醒醒吧”的旗号,还常常举例子就是“我有一个同学…”、“我的一个同事……”谁知道是捏的还是编的,高考作文议论文都不让写这样的论据,就有人大言不惭的说一些理想到天人或烂怂到泥地里的极端事例,整的读者们一面自卑自己混的凄惨平庸,一面又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烂怂到泥地里。《金瓶梅》告诫诸位看官要警惕几种人——牙婆、媒婆、僧道尼姑,这些人擅煽火、巧舌如簧,把人心鼓动邪了,挺有道理。啥时候都要警惕,人呀,脑子常常不在线。
意见领袖对我的话很生气,觉得自己提供了一种想法。想法多其实并不好。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觉得不尽然,现在人的痛苦很多来源于想法太多了,不管处于何种境地,总有相反的想法来贬斥自己。多可怜!
我说的是好话,但估计有人看了立马反驳——哼,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你不让人家当意见领袖,你这不是也在当。也可以立刻写一篇文章叫《警惕那些自命清高的人》,唉,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我真怕意气之争,就是过嘴头子瘾。
我亲弟弟,上次回家问他学习情况,他哼哼地说:“学习好有什么用,关键是要有混社会的能力。”我就挺惭愧的,自认为当年学习挺好的,但现在让他觉得没什么用,但这么凝练的话绝对不是他一个小屁孩子能总结出来的。我没有纠正他,他要是一直秉承这个观念也不错,说不定能混挺好。就怕有一天他会听到另一套理论“连学习都搞不定,你还能干什么大事?”之类,到那一天,我怕他悔恨、纠结、自卑,这就不好了。
有时候,爹妈转发几个江湖郎中总结的养生大方觉得没有啥,直接给他们发过一篇权威科普文就省了口角。就怕转发一些价值观指引型文章,简直没办法说,这玩意太不科学了,没办法证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