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2年春晚过后,青绿腰就成功出圈了。就在今年,舞剧《只此青绿》来到了临沂,怎么能够不抓住这个机会呢,一定要去看。
3.21日周四,下班后的我们来到了临沂大剧院歌剧厅,只见一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人头攒动和《只此青绿》的场景,看到这些场景,心情都变好了许多。入座片刻后,灯光一闭,手机一关,场子瞬间安静下来。伴随着音乐的起奏,“展卷”“问篆”“唱丝”等几个章节展开,主人公的身影逐渐清晰,只见他时而在案桌前沉思,时而独自与周遭环境对话,时而又在青山环绕中踽踽独行。书童、舞者、匠人穿梭其中,山河更迭,风雨变幻,但画家苦寻半天也未有所获。
沉迷片刻后,伴随音乐的跌宕起伏,由弱渐强,我终于被带入画中。我仿佛听到诗人在问: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有什么颜色可以展示千里江山?是厚重美艳富丽堂皇的大红?还是青春活泼充满生机的灼灼桃夭?这时,只见山间小雨淅淅沥沥,远处雷声点点轰鸣。舞台上的造型也因为高山落石和山野间万岁枯藤的自然力量而变得丰富起来。终于,在一番风雨的洗礼过后,我通过画家的视野看到了一抹绿,那是跨越千年而不变的青山绿。
之后,通过“寻石”“习笔”“淬墨”几个片段,我看到少年跟随着采石人的凿痕,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石料并开始挥毫创作。窗外大雪呼啸,屋内孤灯常亮,少年用他在山间寻来的青山绿石料,一遍一遍地尝试,最大可能复原呈现他看到的千里江山。“是啊,千里江山,应该是这样的!” 少年呕心沥血,笔下飞走龙蛇,历经两年波折,终于留下了这幅传世奇作,也让千年后的我有机会目睹一千年前的万里山河,正所谓“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舞剧的最后,我看到舞者们往后退,退到一定位置,一副“千里江山图”就在我眼前展现了,我的心里发出了惊呼,现代人和古代画合二为一了,人入画中,人成了一幅图,一副“千里江山图”。舞者们最后的致谢,让我对泱泱大国的礼仪之风和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所震撼,且不说三次鞠躬致谢,就是演职人员仰首挺胸的姿态我也为之折服。他们日日夜夜的训练只为把最好的场景展现在我们眼前,为你们点赞。
多一岁,少一岁,都不是十八岁的王希孟,感谢只有十八岁的王希孟画出青绿的《千里江山图》,也感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把《只此青绿》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许当某一天你我在博物馆或者展览馆再次看到画卷时,我们更能明白这是千年的对话,这是对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这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