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往高处走
想再强调一次,我写的这些话,胡说八道的居多,不求全对。
人对存在感的追求,对增加自身不可替代性的追求,对于这个目的,可以有非常多的说法来修饰,来论证这个目的的合理,也有非常多的场合来应用。我不是道德法官,不是鸡汤导师,不评论,只是随手举几个例子。
见贤思齐。我理解就是见到品德优秀的人,贤人,就想向他看齐,朝他的方向努力。
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这是利己主义比较极端的修辞。纯粹的利己主义只强调了个体生存,反而有碍于种群繁衍,漫长的进化中会被基因抛弃。
甚至可以说,我们最常提到的一些人生目标,升官发财,造福人类,激发潜能,探索世界等等,说到底,都是制造存在感,都是人往高处走。道理太通用,就没有说头,也没意思,我单挑一点继续扯下去。
六:人和猴子的区别是什么
我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是很多年前一门大一的生物入门,白胡子老师问的。他给出的答案,人会体外记录。你这辈子学到的经验教训,记录在身体之外的媒介,你死了,留给你儿子,让他可以不用从零开始,然后是孙子,子子孙孙,点点滴滴,天长地久,人类才有了发展的可能。
我后来自己思考,觉得人和猴子的区别在于如何对待饥饿时得到的苹果。你给饥饿的猴子一个苹果,十只猴子全部想都不想,直接吃掉;你给饥饿的人类祖先一个苹果,十个里面有九个想都不想直接吃了,剩下的一个,也许是基因突变,也许是上帝发笑,他居然没吃这个苹果,他忍着饿,把这个苹果种在地里,第二年长出一个苹果树,一个苹果变成了一百个苹果。假设这个人还能活到第二年,没有因为少吃了个苹果饿死,这时候他拥有的资源,已经远超另外九个人。
人能为看不见的事而行动。
让我试着从这个故事里抽取点要素出来。首先,理解力。这个人需要理解苹果和苹果树的关系,也许来自于他自己的观察,也许来自于他祖先的体外记录。第二,想象力,不管是他爷爷告诉他苹果能长出苹果树,还是他以前亲眼看到苹果长出过苹果树,在他把目光投向手中这个苹果的时候,这个苹果长出的那棵苹果树是不存在的,那是第二年才可能,注意,可能,发生的事。这个人需要想象一件不在眼前的事物,并选择相信。不得了了,一旦这一步走出去,人就再也变不回猴子了,因为想象不在眼前的事物,等于是在三维的空间基础上又加了一个维度,时间。所以只有人是四维动物,因为我们对时间的感知,理解,运用,远超所有其他动物。第三,自制力。即便理解了苹果和果树的关系,憧憬手里的苹果明年可能会变成果树,这个人仍然需要行动,行动即自制。不行动也是一种行动,在这里,他选择并执行了不吃苹果这一行动。别说动物和人的区别,就是孩子和成人,甚至成人和成人间,有时候自制能力的差别往往是关键所在。人能管住自己。
跑题:人生真谛
几年前有次在天车线赌场那站等车,很多赌场的平面广告,画面大多是各种人欣喜若狂的表情,伴随着周围飞舞的筹码,不得不说那组广告设计的很好。但因为政府法律规定,每张赌场广告的一角,都有一行小字:know your limit, play within it. 中文大意就是,在你自己的界限里玩乐。这句话和那组广告几乎是天天见,但是那一次电光石火间灵光一闪,猛地发觉这不就是人生的真谛吗?
首先,know your limit,这一上来就是很高的境界了,有几个人能真正的了解自己?
其次,play这个词可以解读出好几个意思,最浅显的,玩乐,享受,赌场的广告么;然后呢,play还有应对,操作,比赛,行动的意思,例如,he plays the system well,中文也有类似的意思,玩得转,吃得开,这一下就上档次了,这就不仅仅是傻乐了,而是能力的体现,智力的体现,体力的体现。举个例子,合法合理的避税,算不算play?省时省力的办事,算不算play?最后,还是回到play的本意,玩,但这第三层意思和第一层的傻乐不完全一样,而更多是一种阅尽千帆后的达观和喜悦,人活得要有意思,有乐趣。再难的事,再牛的人,归根结底,还是要轻松一点,享受你做的事,不然太折磨。
最后,within it,很关键,别越界,管住自己,否则仅有的那么点乐趣也让你败坏光了。理智的近义词是啥?我能想到的,成熟,冷静,反义词呢,冲动,狂热。其间差别,无非自制二字罢了。
人生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翻译成英文就是,know your limit, play with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