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朋友去了趟库布其沙漠边缘,黄河在内蒙古转了个几字形状,也就说我们到达的就是几子的顶部!在一户牧人的草场里,总算零距离接触了太雁,通过大量走访并且和周围的老牧民谈讨大雁的生活习惯和栖息繁殖状况,人们通常都理解大雁的生活以及习性,大部分人仅仅是从书籍和史料中,电影以及歌曲中明白了一些皮毛!一排排大雁北上南归,乘载着它们不一样的生活及成长经历!也许北方黄河沿线周边的沙漠生态环境,造就了大雁繁殖孵化新的生命最为理想的温床!每年一对大雁夫妇只产三颗蛋,人们都知道,大雁生活在湿地,产卵孵化却要在干燥的沙土地上,库布其沙漠正好是它们理想的生育繁殖地!因此,大雁夫妇一边觅食,一边在不远处守护着自已的孩子,担当着延续生命的重任,雁卵就是在这样露天的条件下孵化出小雁,小雁到了冬季长好身体,只要有健壮的体能,才能随父母从北到南长途飞行,黄河周边沙漠空旷的地带。由于北方人烟稀少,草原辽阔,易容防止天敌入侵!因此,雁群到了内蒙,才分散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过起了自己的二人世界,享受着天伦之乐!为培养下一代,大雁是个奇特而有灵性的物种,也是个有组织,有素质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它们对待爱情的忠诚,是天下所有动物包括人类都不能及的!用忠贞不喻来形容一点而也都不为之过!而大雁从不背判爱情!只要一方丧偶,其配偶便成为孤雁,就担当起哨兵的职责,负责雁群的安全工作,就好象我们人类当兵站岗不能带上家眷一样?究竟是什么原因剥夺了它们对爱情的从新追求和选择的权力?目前无法考证!
如果大雁夫妻有一方死去,那么另一方就终生不嫁不娶,成为了孤雁,而且从此叫声撕哑,就象我的人类一样失去了欢乐的笑脸!
大雁的精神是:相互邦助,扶老助幼,从南方到北方,一路坎坎坷坷,风雨兼乘,因此留传至今的佳话和传说,谱写了它们一生中不为人知的传奇!
天空中的雁阵,飞行时或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其礼让恭谦之意。
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所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这三种生灵最是敏锐机警,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论是猎户还是野兽,都很难轻易接近地上的雁群。雁之信,则是指野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这也许是世世代代歌颂大雁精神!并以鸿雁传情等等佳作!在文人笔下谱写了一章章一篇篇形形色色的故事,留给后人神奇!大雁有了不同板本的剧情!留给后人的一个共鸣点就是:忠诚!忠贞!让人祟拜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