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疴下猛药!
如果对路,猛药或许确实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只是,多数时候开出的方子不一定对症。
药下猛了,非但没能药到病除,还可能把本已虚弱的身子给陪进去。
徐科长是很想迅速扭转乾坤的,因此刚上任就急着下了几副药,这倒是应了那句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话。
对供应部门的调整是第一把火。上来就动了赵师傅的蛋糕。尽管当时已经没那么可口,或者说都不像是蛋糕了,可能就只一个干馒头,但这毕竟是赵师傅经营了多年的自留地,且是前面不知有多少人想动却没能得手的,怎么说都算得上是一剂猛药。
从最亲近的人动手,看得出徐科长孤注一掷的决心,以及对自己权力的宣誓,无疑也传递出了一个信号,一个他是狠角子的信号。
有一点我一直都没弄清楚,赵师傅为什么没像往常一样反应激烈?是感到大势已去无力保留,还是觉得蛋糕已是索然无味不如顺手给新领导一个人情?师父大智若愚,看起来大大咧咧粗线条,其实精打细算没几个人能赶得上他。
无论怎样,徐科长的安排让他决断如流不计后果的性格充分展现了出来。以当时企业与他的境况,无论哪方面来说,徐科长的决策都是说得过去的。无疑,樊师傅更适合这工作。
也不全都是大动作,除了赵师傅的烟煤采购交给樊师傅有点动静,对供应部门下的药还是比较温和的。温和是温和,变化还是明显的。到处都留下了他的痕迹,毕竟,徐科长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人,不会放过任何他认为有必要变一变的地方。
真的挑战来自销售,销售才是企业最至关重要的部分,而这正是徐科长薄弱的地方。他之前没真正接触过销售方面的工作,更别说决策。我也没经验,不过按我与徐科长成为搭档后商量的结果,我的主要精力会放在供应方面,只有在他出了远门的时候才暂时处理下科里全盘工作。所以虽然积极学习积累经验,但对销售我是不用太费心的。
徐科长就没这么省心了。可是,他确实之前接触不多,全面接手后一下就要进入角色,而销售科的人更是公认不好伺候,当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徐科长又是一位自持很高,自尊心强,乐意指点江山的人,不会让人认为他焦头烂额(其实他似乎就不知道焦头烂额是什么,任何情形他都会很快决策)。
因为一下没有好办法,徐科长不得不维持原有的状况,明明不太满意,却又不敢贸然动作。于是表情丰富,喜欢说笑,爱讲故事的销售科老干部王科长就成了他安排日常销售工作的对象,留任了销售科副科长的职位。
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沉疴久疾不用药和乱用猛药其实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贻误,都是伤害。
徐科长当然不会把销售决策权交给了别人。经验不多,但自信心强。因此他常常会有别出心裁的决策,并交给王科长执行,确保局势随时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除此之外,为了不受人制约,开发新增长点,徐科长酝酿着某件事(其实是何厂长之前亲自推动的。)。他在销售科成立了一个功能与销售科一样的新部门。
新部门的负责人他早就心中有数了,是他为数不多比较放心,关系不错的老同事。按自己心意安排的人来管理新部门,仿佛给他不太熟悉的销售工作上了个保险。
早安,十一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