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结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总结。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第一周自习课说话扣分的同学,第二周还说话,第三周亦然……;一名女生化妆,第一周扣分,第二周仍然化妆,到期末了她还在偷偷描眉画眼;不让在教室吃零食,可一直到期末,垃圾桶里仍有零食包装袋……
学期开始,我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利用积分的形式进行量化。奖惩分明,我戏谑地称其为“22条班规”。学生积分直接与期中期末评优评先挂钩。违反规定就要扣分,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刚开始,惩罚确实震慑了一些同学,学生私下里议论“一班的班主任严的很”。可一个学期下来,尽管班级整体情况还行,可惩罚并没有真正制止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行为。
我生气他们的屡教不改,又对他们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惩罚不够严厉吗?
今天读了《正面管教》,我豁然开朗,似乎找到了答案。
《正面管教》的第一章介绍的是正面管教的方法,其中的教育思想真是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反思自己,作为母亲和老师,都是不及格的。
书中指出家长的三种类型:严厉型、娇纵型和正面管教型。而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不是严厉就是娇纵;还有些家长一方过于严厉,另一方过于娇纵,双方有意去互相弥补。无数事实证明,严厉型和娇纵型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责任感和自主性的孩子,恰当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和善而坚定”——“和善和坚定”两个词在书中频繁出现。
作为家长,我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对孩子的控制太多,特别是对于儿子。大包大揽,把孩子锻炼的机会给无情地剥夺了。本该孩子负担的责任我负担了,所以孩子就缺乏了责任感。对于学生也是如此,有点独裁。
惩罚的效果是短期的,可长期看来起的是副作用。今天才了解到惩罚的副作用——四个R
“1.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做。
4.退缩———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例如:父母太严厉,对孩子要求过高,经常批评孩子,孩子往往逆反心理严重,越让我怎样我越不怎样,潜意识里认定自己是坏孩子,继续扮演坏孩子的角色。也有的孩子会变成讨好者,总是去寻求别人的认同,以此来求得他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的爱。
看到这里,我就明白了上述学生虽然受到了惩罚,但屡错屡犯的原因。惩罚通常会立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不能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正面管教还需做到:要让孩子们参与到行为规则的制定上,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自我的概念,培养善于解决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品格。
另外,正面管教,要改变惩罚、说教和控制。与孩子交流时要提有启发性的问题。掌握住两个原则:一是共情,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二是尽量让当事者自己解决问题。这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