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发现了一个新词,叫“心流”,这个词是一个外国人提出来的,意思是指对所做的事情,全身心投入的感受。并说明,心流产生时,整个人都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
我想了半天,才明白,这就是说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心无旁骛、聚精会神、物我两忘的一种状态。虽然指的是一种心理现象,但这种状态弥足珍贵,是做成一件事和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认识一位练习书法的朋友,每次去找他,都特别欣赏他练书法时的专注。屏息、端坐、悬肘,一杆毛笔在他手里就活了过来,洁白的宣纸上,线条飞动,墨迹氤氲,龙飞凤舞。其间的韵律、节奏、变化,无不让他透出飘逸出尘的气息。在这种状态里,在墨黑纸白间,他可以沉浸几个小时。
我每次都被他所拥有的心境折服,这种在兴趣里寻觅到的幸福和专注,才是身心真正的解放,我甚至能听到他灵魂的歌唱!
还有一个和我一起练拳的朋友,虽六十高龄,须发皆白,但对太极拳的执著和迷恋,不是我们年轻人所能比拟的。一年四季,无论严寒酷暑,无论春夏秋冬,他都能坚持去公园练习太极拳。
去年冬天,一场薄雪过后,我去公园跑步。老远就能听到悠扬的太极拳音乐,再往前跑几步,就看到他在雪地里打拳的背影。舒展流畅的拳架,衣袂飘飘的太极服,高雅如流水的太极音乐,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我瞬间被他全情的投入所感动,一地洁白,一老翁,一曲音乐,一片情。此时他练的不再是太极拳,而是一种心境,一种兴趣,一种幸福。
我有很多朋友,在喝酒聚会时,经常抱怨自己对什么都没兴趣,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只是机械地上班,无奈地等死。
如果我们能回溯到生命的开始,重新历数我们的岁月,肯定会发现,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所喜欢的,学过画画、学过跳舞、学过书法、学过弹琴、学过手工、学过唱歌、学过乒乓球、学过踢踺子、学过……
现在你也许把它们忘记了,只留下发霉的画笔、破旧的舞鞋、积满灰尘的钢琴、风干了的球拍……
你所有的最爱,都变成了模糊的回忆,你在有意无意间,抛弃了这些朋友,没能把它们留下,发展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因为所有爱好和兴趣的开始,都不容易,都需要历经一个枯燥单调的起步阶段。没有时间的积累,没有重复的支撑,爱好根本成不了特长,也不会产生兴趣。
舞者在台上,随音乐翩然而动,一展风姿,如诗如梦时;书画家在宣纸上,信手挥云烟,落笔惊鬼神时;演讲者,在公众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巧舌生莲时;演员在屏幕上,横扫六合八荒,光芒万丈时……
你会不会惊叹、折服、无奈和自卑?网上流行一个理论,说一个兴趣的培养,有惊叹、质疑、较劲和享受四个阶段。
开始因羡慕而惊叹,产生想学的渴望。再就是练习中对自己的怀疑和对认知的否定,知道一切美好事务的获得,都需要时间和努力去堆砌。再下一步就是和自己较劲,通过探索逐步开悟,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兴趣和自我,合为一休。最后就是享受成功,赢得尊重,获得自我。
很多人没有兴趣,大多是没通过第二阶段,在自我质疑中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没有专门的努力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不可能获得额外人生技能的。
就如我喜欢写作一样,小时候就喜欢语文,作文经常得到老师表扬,自己在洋洋得意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一路走来,我对文字始终偏爱有加,不离不弃。
自己曾经从每月的伙食费里省下钱,去买一本自己心仪的书;曾经为了一篇文章,搜肠刮肚,彻夜不眠;曾经为了一篇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曾经为了丰富自己的词汇,笨笨的去背大段大段的文章,如痴如醉的诵读唐诗宋词。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我对写作越来兴趣越浓,坚实的文字功底也给我工作带来了便利。公众号的开通,让我用文字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收获了真诚和友谊,让我开启了人生的第二种技能。
兴趣是个好东西,没有的赶紧找找吧,静下心来,仔细寻找,相信你一定会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