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把看到的开篇几个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自1987年施行“素质教育”以来,我们一直把“素质教育”解释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不断普及义务教育并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全面、更持久、更高端的教育。
大跌眼镜,大开脑洞的论点:
1. 经过作者严谨的考究,“素质”,通过望文生义也能看出来,二字原初的概念是“本质、本性”,跟现在倡导的“全面”的意思相悖。
2.每个人的“素质”几乎是一出生就大概确定,也就是人的基因里决定的智力和情商极限,“素质”因人而异,后天改造的空间很有限。环境仅仅为基因发挥作用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基因。
基于以上,作者提倡德国的“早期分流制”,反对现今的学历军备竞赛。
不应该:
大部分中国人还是认准了上学这一条路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为了抚慰民众,大学不断扩招,导致的后果是“学历内卷”,“毕业即失业”。既然总有人要在考大学这个独木桥上被挤下来,为什么不早点让那些注定被挤下来的人学点立足社会的技术?当他们在二十多岁的年纪被挤下水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学习技术的黄金十年,他们只能在二十多岁的年纪从头开始。
应该:
学习德国的早期分流制度,在孩子10岁的时候进行分流,分别流向三类不同的学校:主体中学(以工学技术为主,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主)、实科中学(介于前后二者之间的学校,毕业后可上可下)、文科中学(培养未来进入大学的学生)。考虑到有些孩子晚熟,在10岁之后才表现出学习的天赋,因此设置“转轨通道”,三类学校之间的学生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互通、转轨。
要想让社会接纳早期分流,首先要给蓝领阶层一定的地位和薪资的保障,其次是消灭高等教育学子的狂妄,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承担起更高更重的社会责任。
以上是简单的几点读书体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