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几天感慨颇多,继续抒发。

越来越喜欢写文了,最近特别明显。好像有种快入门的感觉,信心大增。没上过中文科班,只是凭着一时的热情,没事敲敲打打,居然陷入沉迷。看来无知者无畏的鲁莽精神也不算坏事。

当然,这种半瓶晃荡,一瓶不满的状态,越来越令我不满意了。

还好,最近好运不断,接连听了几节大课。

在一个小群里,有人在讨论听谁的课好一些。一位朋友建议说,可以试着听听尹沽城老师的课。这位朋友资历不浅,她认可的人,也应该是有些资历的。我立刻记下名。巧得是,很快群里有人分享了尹老师讲课的链接。我迅速进去听。

可以说,这是非常亲民的一节课。细致入微,适合我等纯小白。

老师讲到要善用句号,别一逗到底,那样看得人很累。实话说,这些细节,我向来没在意过。课程结束后忙翻看之前写的东西,的确有一逗不止的迹象。试着改了改,感觉不错。读起来很悠然,不着急,适合思考。看来,写字无小事,还得从细节入手。精雕细琢才能出好文,以后得多加注意才对。

老师讲到“的、地、得”的应用。这三字一直是我的硬伤之一。说到底也是态度问题,明知道花点功夫就能分清,却慵懒回避。好像不去面对,问题就能自行消失似的。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得端正态度。直面问题,零容忍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最让我吃惊地是,老师对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例如:“高兴地说、愉快地回答----”这些句式非常鄙视。觉得那样形容不干脆,显得不利索。开始有点不解,后来思考了一下。老师的意思大概就是“看破而不说破”吧。可以在句子中表达出兴奋,悲伤等情绪,但不需要直接用“兴奋地说、悲伤地问”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突然想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有类似的问题。如果孩子胆小,家长没必要直接说:“你太胆小了,应该胆大一些。”而是在行动中,有意安排训练他参加活动,也就是说在行动上指引他,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勇敢和自信。如果直接指出来,次数多了,不但改变不了他,反而让“胆小”这两个字固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挥之不去。最终适得其反。

尹老师对写作内容方面的建议,倒是与先前的几位老师讲得相似。只要喜欢,就可入手。这方面我一直遵循得很好,也有担心,哪天把熟悉的领域写完了怎么办。再一想,简直杞人忧天。生活在持续,素材在不断积累,哪里会有穷尽。对于写的质量,老师说不好也没关系,“谁不是制造了成千上万吨的垃圾,才有出头之日?”这话,听着多振奋人心。看来,我现在自说自话所产生的垃圾,也是所有大咖们的必经之路。我要好好保存这些垃圾,因为这是日后成为大咖的有力佐证。

尹老师再一次强调了要加强严肃文学,传统文学的阅读和积累。而我,读得太少,屈指可数。

他说,要想写好,就六个字:“坚持读,坚持写。”

很朴实,也很实用。

课后,我在他简书文章后特意留言,以后有课一定要通知一下大家。他哈哈一笑,说等以后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想要追求充满鲜花的世界,那就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勇敢追梦,别怕跌倒。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而在经历磨难之后...
    月影孤行阅读 1,088评论 12 21
  • 文/吴朝歌 01 年少无忧,唯有你一个秘密 上司破天荒地请大家去一品居吃饭,大家心知肚明他是想要借这餐饭挑...
    吴朝歌阅读 2,235评论 21 26
  • 法大的MPA(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需要在学校集训一个月,一开始我是抗拒的,因为不好安排工作,然而集训了以后,才发...
    夜阑犹未寝阅读 939评论 2 2
  • 7.19 【毕业快乐,万事胜意】 6.8晚上在宿舍豪言壮语通宵狂欢的时候,已经窝在被子里瑟瑟发抖地写了一...
    谙歆阅读 871评论 0 5
  • 我不喜欢到医院,那里散发着消毒水和药品的味道,尽管整洁,却无形中透着一股压抑,毕竟么一次来到医院,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古泉渊阅读 840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