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醒客
退休后经常有人提醒:不要再骑自行车了——太不安全。年龄渐增,至今已近八旬,有更多这样的提醒。不得不思考用了一辈子的自行车,是继续骑行还是放弃?终于有了一个结论;这不只是健康和安全的问题,而是哲学问题。把是否继续骑自行车说成哲学问题恐怕有“拉大旗作虎皮”的嫌疑。但是小而言之,说它是价值观的问题,应该就没有太多异议了。意思是在安全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方面,你更倾向于往那方面加一个砝码。或者你是否愿意付出一点安全代价,换取生活质量的提高。
原因也很简单,自行车具有健身和代步的双重功能。就老年人而言,恐怕以代步者居多。据笔者估计,大致来说,如果尚能行动自如,老年人的生活圈,步行可达方圆2---3公里;自行车(非电动)可达10---15公里。按这个估算,如果放弃骑车,等于把生活圈的半径一下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这还不算如果携带重物造成的影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当然劝说放弃骑车的人也有足够的理由——改坐公交车就可以了。那就需要第二个估算,假如去10公里远的地方,公交和自行车两者相差多少时间。这当然视所在城市的不同以及目的地周边的公共交通方便程度不同而异。平均而言,我的第二个估算是:公交至少需要多化50%的时间,而且所多化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有很大的偶然性,意味着你需要提前动作,这就不止50%的增量了。
生活的安全和方便都是人生所需要的,问题是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于是就牵涉到价值观了: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于以“活”为高权重,或者是因体能等原因骑车已经很勉强的人而言,无疑首选是放弃骑车;对于要求有一定质量的生活而活着,而且体能尚可应付的人而言,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会选择继续使用。
林彤于2012年曾发表《福州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年龄分异》一文。并给出了图1的调查数据。为了方便观看,笔者在原文的图中添加了红色的1—8的分型编号。
图1林彤文章的年龄分异图
从图1可以看出,在左侧的35岁及以下组,自行车(第2项)的占比是20%,到36---55岁组,此比例下降到8%左右,奇怪的是到55岁以上组,又回升到12%左右。而步行(第1项)的比例,在这三个组别中的差别却不是太大,只是在55岁以上组略有下降。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居民在退休后放弃步行的人多了,选择自行车的人也多了。这和我们的直观认知或许有所相悖。其实细想也有道理。退休后,原来单位远的不再用公交地铁;原来坐单位班车的也不需要了;原来自驾上班的也没有此刚需了。如果把自行车组和电动车组两者相加,恐怕可以超过其他类别的总和。当然这是十多年前的统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动车得到快速增长,而道理并没有变:人老了,骑车的需求更加上升了。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曾经是每个家庭的“大件”。家庭往往以拥有一辆名牌自行车引以为豪。即使如此也有从不骑车的人。对这部分人,当然就无需为继续还是放弃的问题烧脑了。另外,时代在发展,生活不断改善,自行车的价值和地位也在迅速下降。再过几年,或许我们要讨论“老年人自驾,到底是继续还是放弃”的问题了。
无论是步行还是骑行,都是绿色出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老龄化的加剧,政府要做的,无疑就是增加出行的安全保证,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