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它是由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 “窗”代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周哈里窗展示了关于自我认知、行为举止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前提下形成的差异,分为四窗依次是,1.公众窗指代公众的我,2.盲目窗指代盲目的我,3.隐蔽窗指代隐蔽的我,4.未知窗指代未知的我。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人要能成长,就需扩大开放之窗,缩小隐蔽之窗,靠着自我洞察开发黑暗之窗,及透过别人的影响打开盲目之窗,循着这种途径即可认清自己,并改善自己。
开放我,属于在模型“窗”的左上方,属于自由活动领域,是对所有人公开的部分,比如性别、外貌和个人的一些公开内在信息:特长、爱好、工作范围等等。这个区域的大小取决于自我心灵的开放程度、他人的关注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个性的张扬程度、信息开放的利害关系等。“开放自我”是最基本的信息,也是自我了解与评价的基本依据。
盲目我,“窗”的右上方,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的部分,比如一个兴奋或者愤怒的微表情,自己以为控制的很好,却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被别人发现,自己没知道;自己的脚步声别人听得出来,自己却浑然不知;撒谎时眼镜飘浮乱逛,自己也是未曾发觉,只有等别人告诉你。领域大小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通常自省吾身者盲点相对比较少。熟悉并指出自身盲点的人,往往是对你关注比较多的人,一般是关爱你、欣赏你、信任你的人,对你敌视感很强的人往往比较少。所有,对于他人对自己错误缺点的指出,不要顽固不灵,不要对逆耳之言不理睬,不过早下结论,要学会聆听,学会感恩。
隐藏我,左下角那一片窗,属于逃避与隐藏领域。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区域,自己刻意隐藏不言的区域,充满隐私性。适当的自我隐藏,是正常的心理需要,给自己保留一个私密的空间,避免外界的干扰。没有这个空间的人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由感,就像“楚门的世界”一般,一举一动都在无数的眼光下。而隐藏太多又如同筑起一座封闭的堡垒般,无法与外界进行真实想法的沟通交流与融入社会,容易造成误解与曲解,世界如同一层迷雾般,让别人看不透,同时也会造成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巨大反差,不利于生活与工作的各方面。
未知自我,右下角一部分任何人包括自己都不知道的部分。通常指潜在能力或者特性,比如潜意识层面,隐藏在海水下的冰山,力量巨大却被容易忽视;通过技能培训后学习到的技能与知识;对某种事物过敏,没有发作前谁也不知道。善于开发这些未知的自己,才能更深层次的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周哈里窗研究的目的有三个:
(1)自我给于:目的是通过缩小自我认知的私人领域,扩大公众领域,消除人与人之间因为认知的差异带来的误解。坦诚相待。
(2)他人反馈,通过他人直接表达对自我无意识领域的认知,赢得了更好了解自己的可能性,从而使自我无意识转向有意识的公众领域。
(3)三个领域的互动。缩小私人领域,缩小自我盲点,扩大公众领域,可以帮助自我与他人形成更好的交流环境。
自我揭露是了解自我的重要步骤。根据“乔哈利之窗”的理论,一个人与外界沟通和施展能力的效果取决于舞台的大小,扩展舞台的途径就是自我揭露和接受反馈。只有直面自我,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弱点;而越能够做到自我揭露,就能获得更多、更真实的反馈,也就能够了解自己的盲点。需要注意的是,自身的优势也可能转化为弱点、盲点。有了对自身全面的认知,才能进一步的较少弱点、盲点,实现领导力的提升。
自我揭露也是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路径。研究证明,说出自己的故事、经验、乃至坦露自己的脆弱,可以为开放信赖的关系建立重要基础,因为这表达了与他人坦诚交流的强烈意愿,也为这段关系中各方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和诚意。故而也有人讲,示弱也是一种力量(Vulnerability is strength)。诚恳的道歉、承认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表达欣赏、请求他人的帮助都是示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