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发微信给我,后面跟了一大串哭泣和崩溃的表情,她说:“我真的对自己21岁失望透了。”一问才知道,她和妈妈视频把话题从左到右绕了好几个圈,小心地问有没有钱,阿姨便没有再说话,老生常谈地劝她花钱要有计划,不能总月光。
她又给我哭着发语音说:“当我带着满腔热血和憧憬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几年后的自己依旧没有变化,还是很普通。要是31岁还这样平凡,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
我理解她的痛苦,小时候,爸妈是我们的英雄,我们所有的要求他们都能满足,而有一天,我们到了这个无能为力的年纪里,英雄老了,想要依靠我们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办法成为他们的依靠。
但,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就这么可怕吗?我们非得用一生的时间与人生的平凡抗衡吗?前几天重温了一遍由梅尔·吉布森指导《勇敢的心》这部电影,苏格兰风笛声想起,呐喊着的“freedom”让人热血沸腾,电影中的一句“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活过”只凭这一句便让人热泪盈眶。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那种掌握国家命脉站在浪尖的风云人物,你我都只是平凡不过的升斗小民,我们只能永远保持热情,永远相信努力的意义。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平凡的观众,有时候我们过不好这一生,并不是面前的困难有多庞大,多复杂,而是我们始终不肯与平凡的自己和解。不肯接受,其实平凡才是人生的常态。
我的表弟今年刚上大学,高中是理科。成绩出来后也如愿以偿地过了本省的一本分数线,也算是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但在最后录取的学校里被调剂到了旅游管理专业,对他自己来讲理科生被调剂到文科性的专业里,自己选择去补习,并与家人打赌高三补习第一次考试成绩超过570分便继续补习,如果没超过就回来准备去上大学。就在昨天,刚听说表弟从补习学校回来了,自己主动回来了。我很诧异,怎么就突然放弃了呢?
我想说的是,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不平凡的权利,但请你一定在做出选择之前多反省自己,哪有那么多轻装上阵,只不过是有人在帮你负重前行罢了。这个年纪的人,渐渐应该要明白努力和成功从来就不是一个对等的公式,但就此放弃又总是不甘心。
我从来不否定努力拼搏的意义,人生需要不断突破和成长。长大后,渐渐会发现,坐在面前和我聊学习生活的爸爸,也曾在年少时有过鲜衣怒马的轻狂,在厨房里系着围裙左右张罗的妈妈,也曾有过为生活奔忙的执着。成长,就是和平凡的自己不断和解的过程,平凡不是平庸,更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慢慢地学会以更从容地姿态包容更多的生活样子。21岁,31岁,41岁,不管什么年纪,我们一样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
我相信每个读书人心里都藏着他爱极了的作家,米兰,昆德拉便是我的那位。犹记得他的一句话:“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如果现在你还有想挑战的事情,那就去做吧!可是希望你不要急躁,如果你想看淡输赢成败,那就随心所欲地去享受人生。
@陌生人
不管你今年多少岁,都希望你能在自己的时区里过得快乐随意。记得好好爱自己,共勉之。